科室: 骨外科 副主任醫師 王太平

  腰椎滑脫主要是由於椎體間骨性連線異常而引發的。椎體間骨性連線異常主要有5種情況。

  (1) 先天發育不良:由於骶骨上部或腰5椎弓缺損,從而缺乏足夠的力量阻止椎體前移的傾向,使其向前滑脫。有遺傳性,有報告父母與子女同患腰椎椎體滑脫的病例。

  (2)關節突的峽部異常引發滑脫:峽部異常可有峽部疲勞骨折,峽部急性骨折;及峽部的延長。

  (3)退行性變:由於長時間腰椎不穩或應力增加使相應小關節發生磨損。退行性改變,使之呈現特殊形態,關節突變得水平而逐漸發生滑脫。多見於50歲以後,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3倍。多見於腰4,其次為腰5。

  (4)創傷性:創傷引起椎弓、小關節峽部等骨折,由於椎體前後結構的連續性破壞,發生滑脫。

  (5)病理性骨折:由於全身區域性病變累及椎峽部上下關節突,使椎體穩定性喪失發生椎體滑脫。

  總之,除先天性滑脫外,目前多數學者認為腰椎滑脫主要是由於外傷和勞損引起。先天性滑脫佔33%,峽部裂引發滑脫佔15%,最多見的是退行性滑脫。

  腰椎滑脫的臨床症狀

  大多數腰椎滑脫沒有症狀。患者的症狀和體徵與滑脫型別、腰椎穩定情況,滑脫程度、年齡、性別等因素有關。通行性滑脫多見於50歲以後發病,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加,患者可有腰骶部疼痛,酸脹感可向大腿後方或整個大腿放散。腰椎穩定性較差時疼痛有如下特點:休息時意識到疼痛和下肢僵硬感,活動後可稍緩解,長時間站立,蹲起活動後疼痛加重,再休息後又緩解。伴椎管狹窄時可有下肢疼痛、各種運動感覺障礙,肌肉僵硬,面板刺痛、麻木等。有時出現間歇性跛行。伴椎間盤突出時,神經牽引徵陽性。峽部崩裂性滑脫多見於50歲以下可有腰背痛和下肢痛,腰部過伸時可加重或誘發疼痛。合併椎間盤突出時可出現根性痛。

  體徵可表現為腰椎前凸增大,病椎處棘突壓痛等。

  腰椎滑脫的X線表現

  X線平片對腰椎骨滑脫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採用側位,左右斜位及動力性X線片是必要的。側位片可瞭解是否有滑脫的程度,斜位片清晰顯示峽部病變,動力性拍片即腰部過伸屈位拍片可判斷出腰椎不穩定的程度。

  斷層拍片、CT對峽部病變的診斷率較高,CT可明確有無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症併發症,椎管造影,核磁等檢查可根據需要選用。

  腰椎滑脫的診斷

  (1)長期反覆下腰痛,站立或彎腰時疼痛加重,臥床減輕,部分病人出現坐骨神經痛,少數嚴重者有下肢肌力減弱,肌萎縮,痛覺減退,二便失禁等。

  (2)腰部後伸活動受限,腰椎前增大,患椎棘突壓痛。

  (3)根據上述症狀體徵,懷疑為本病時,拍腰椎側、斜位X光片,可明確診斷,有的需做CT,核磁檢查,來明確是否合併椎管狹窄及椎間盤突出症等併發症。

  腰椎滑脫的治療

  (1)非手術治療:包括臥床休息,避免參加腰部負重,扭轉、彎腰用力等活動,腰部理療、腰部支具、圍腰保護、加強腰背肌鍛鍊,區域性封閉,服用相關藥物。

  (2)手術治療:對保守治療無效、嚴重滑脫、X線片證實滑脫進展及伴發持續性神經根壓迫症及椎管狹窄者可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大致分二類:其一是經後方人路用特定的器械將滑脫椎體復位、固定,同時行脊髓、神經根減壓,橫突間植骨融合。其二是經前行椎間盤切除,椎體間植骨融合術。

  腰椎滑脫的預防

  加強腰背肌肉的功能鍛鍊。腰背肌肉的強勁可增加腰椎的穩定性,拮抗腰椎向前滑脫的趨勢。腰背肌肉的鍛鍊可用下列兩種方法。其一是俯臥位,兩上肢呈外展狀、抬頭、抬胸、上肢離開床面,同時雙下肢亦伸直向後抬起呈"飛燕"狀。其二是仰臥位,兩膝屈曲,雙足踩於床面,吸氣時挺胸挺腰,使臀部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