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張良文

  顯微血管減壓術根治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在日常生活中,你常會遇到兩種病人:公園中與孫兒嬉戲的老人,白髮蒼蒼和藹可親,不經意間觸動口角,頃刻間疼痛發作,不停地拍打面部,痛苦不堪;鄰桌的漂亮女孩,談笑風生千嬌百媚,忽然間眼皮眨個不停,嘴角不停抽動,滿臉羞紅。這就是影響面部的兩個疾病,三叉神經痛和麵肌痙攣。如此多的病人身受其苦,四處尋醫,而多數人治療效果不佳。為此,記者專門採訪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張良文副教授(醫學博士,省內較早開展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的手術治療)。
  記者:這兩類病人生活中如此常見,發病率有多高?病因明確嗎?
  答:1985年我國21個省市的農村三叉神經痛(TN)流行病學調查, TN發病率為21.87/10萬人,面肌痙攣國外流行病學調查其發病率為11/1百萬,國內這兩類病人有數百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三叉神經痛和麵肌痙攣的病因現在已基本明確,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繼發性多由於顱後窩區域性佔位性病變如膽脂瘤導致。而原發性的原因則是血管的壓迫。面神經、三叉神經顱內段由於長期受血管壓迫,造成上述神經脫髓鞘改變,髓鞘脫失的正常軸突對外界變化非常敏感,面神經異常興奮形成神經衝動,導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而三叉神經的異常興奮則導致放電樣疼痛。

  記者:是不是有面部疼痛就可以診斷為三叉神經痛,眼皮眨動就是面肌痙攣?
  答:三叉神經痛是指在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出現的反覆發作的短暫陣發性劇痛。其疼痛部位僅限於三叉神經分佈區,以顏面中下部最為常見,單純顏面中上部痛者較為少見。某個區域特別敏感,稍加觸動即可誘發疼痛,稱為“扳機點”。疼痛呈驟然閃電樣發作,性質猶如刀割、燒灼、針刺或電擊樣。隨著病程加長,發作頻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該病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和工作生活。以此可以與其它型別疼痛相鑑別。面肌痙攣(單側面肌抽搐)指一側顏面部陣發性、不自主的肌肉痙攣,抽搐多從眼周開始,逐步向下擴大,波及口周和麵部表情肌,嚴重者可累及同側頸部,情緒緊張等可使症狀加重。面肌痙攣影響病人容貌,給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不便。而雙側眼瞼痙攣,眼瞼以下不受累,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可受意志控制,則不屬於面肌痙攣。
  記者:目前有那些治療措施,效果如何?
  答:以往人們對上述疾病的病因缺乏深入細緻的研究,不瞭解其發病機理,試用過各種各樣的治療方法,如服用鎮靜劑、抗癲癇藥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維生素、中藥、鍼灸、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封閉、理療等,這些方法均未能針對病因,所以患者雖經長期治療,但仍未能見效。即便有些效果,但數月後便復發。神經外科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是一種有效、安全的術式,已成為目前治療該類疾病的首選方法。

  記者:顯微血管減壓術能達到根治效果嗎?
  答:1966年美國人Jannetta首創顯微血管減壓術,通過用墊開物將責任血管推離三叉神經和麵神經根部而達到治療目的。在血管與神經之間放一隔片,這就像給磨破的電線包上了一層絕緣膠布,解除了壓迫,解除了 生物電的聚集,使神經功能得以恢復正常。面肌痙攣的治癒率可達 95% 左右,無效或復發病人可於第一次手術半年後再次手術,仍可望達到治癒效果。三叉神經根顯微血管減壓術手術可以保留三叉神經功能,手術治癒率85%左右,如復發可行三叉神經後根切斷術。
  記者: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手術方法,有什麼併發症?
  答:該手術切口小,出血少,損傷輕,術後恢復快。凡無全身性器質性病變如嚴重心血管疾病等,年齡在75歲以下,均可考慮接受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手術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小切口,同側耳後髮際內 4cm 切口,區域性顱骨鑽孔直徑 1.5cm左右(微創鎖孔手術),顯微鏡下探查三叉神經根部,進行血管和神經根分離並在其間墊入特殊材料( Tefflon 棉)隔開壓迫神經的責任血管。通過解除神經壓迫而達到治療目的。手術一般需時1.0―2.0 小時,術後需臥床3天,7天切口拆線後即可出院。可能出現的併發症有輕微面癱、聽力障礙、感染等,發生機率很低,絕大多數可以恢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