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住院醫師 童傑

  胰腺癌指胰腺外分泌腺的惡性腫瘤,表現為腹痛,食慾不振,消瘦和黃疸,惡性程度高,預後差。發病年齡以45-65歲多見。

  病因與發病機制尚不明確。高危因素及人群包括:

  1、長期大量吸菸、飲酒、飲咖啡者;

  2、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如聯苯胺、F-萘酸胺、烴化物等;

  3、糖尿病患者;

  4、慢性胰腺炎患者;

  5、男性,絕經期後的女性。

  病理:

  胰腺癌可發生在胰腺任何部位,以胰頭癌常見。

  胰腺癌大多為導管細胞癌,佔90%以上,為白色多纖維、易產生粘連的硬癌,少數可見腺泡細胞癌、粘液性囊腺癌、胰島細胞癌等。

  胰腺癌發展較快,因胰腺血管、淋巴管豐富,腺泡無包膜,以早期發生轉移。

  轉移方式有直接蔓延、淋巴轉移、血行轉移、沿神經鞘轉移四種。

  臨床表現:

  取決於癌的部位、膽管或胰管梗阻情況,胰腺破壞程度及轉移的情況。起病隱匿,早期無特殊症狀,出現明顯症狀時,病程多已進入晚期。

  症狀:

  1、腹痛:常為首發症狀;典型腹痛為:持續、進行性加劇的中上腹痛或持續腰背部劇痛,可有陣發性絞痛,餐後加重,仰臥或脊柱伸展時加劇,俯臥、彎腰屈膝位可緩解,應用止痛藥效果差。

  2、體重減輕:90%的患者有明顯的體重減輕,晚期常呈惡病質。

  3、黃疸:是胰頭癌的突出症狀,病程中90%出現黃疸。大多數黃疸是由於胰頭癌壓迫或浸潤膽總管引起。

  4、其他症狀:如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等

  體徵:可見消瘦、上腹壓痛、黃疸。可捫及囊狀、無壓痛、表面光滑並可推移的腫大膽囊,稱Courvoisier徵,是診斷胰腺癌的重要體徵。部分患者可在上腹部觸及腫塊。晚期可出現腹水;胰體尾癌壓迫脾動脈或主動脈時,可聽到血管雜音。

  輔助檢查:

  CT:可顯示>2cm的腫瘤,可見胰腺形態變化、侷限性腫大、胰周脂肪消失、胰管擴張或狹窄,大血管受壓、淋巴結轉移等。

  超聲:早期無明顯變化,胰腺癌晚期可有胰腺侷限性增大,回聲不均等表現。

  超聲內鏡檢查:結合腹腔鏡在網膜腔內直接觀察胰腺或胰腺的間接徵象,並行活檢,檢出率可達100%。

  ERCP、MRCP可顯示胰膽管受壓及充盈缺損。ERCP可直接收集胰液做細胞學檢查及壺腹部活檢,而MRCP優點是無創檢查,缺點是不能進行微創治療。

  X線鋇餐造影:胰頭癌時,十二指腸曲擴大或十二指腸降段內側呈反“3”字徵。

  選擇性動脈造影:經腹腔動脈做腸繫膜上動脈、肝動脈、脾動脈選擇性動脈造影,對顯示胰體尾癌效果好。

  組織病理學和細胞學檢查:確診率高。

  血液、尿、糞便等檢查:根據患者病情進展,可出現相應的實驗室變化。如胰頭癌壓迫膽總管時可出現血清膽紅素升高,重度黃疸時出現尿膽紅素陽性,尿膽原陰性。胰腺癌患者會出現血糖升高和糖耐量異常。

  腫瘤標誌物:胰腺癌血清中CEA、CA19-9等腫瘤標誌物可能升高,但這種改變並不絕對。

  診斷:對於40歲以上,近期出現下列臨床表現者應重視:

  1、持續性上腹部不適,進食後加重伴食慾下降;

  2、不能解釋的進行性消瘦;

  3、不能解釋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4、多發性深靜脈血栓或遊走性靜脈炎;

  5、有胰腺癌家族史,大量吸菸、慢性胰腺炎者。

  鑑別診斷:慢性胰腺炎、壺腹癌、膽總管癌等

  治療:胰腺癌的治療仍以早期手術切除為主。對不能手術者常做姑息性短路手術、放化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