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半側顏面痙攣,表現為一側面部肌肉發作性、節律性的不自主抽動。該病發病率為1/10萬,多見於中老年,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瞭。一般認為與面神經從腦幹的發出部位受到椎-基底動脈系統異常走形的血
壓迫有關。面神經受到血管搏動的刺激,產生異常神經衝動,導致面部肌肉抽搐。
面肌痙攣多從一側下眼瞼開始,以後逐漸擴散至面部、甚至頸部肌肉,痙攣初期為間歇性,逐漸頻繁,特別是在情緒緊張、疲勞等情況時面肌抽搐明顯。抽搐嚴重時可引起面部疼痛,影響視覺、言語和睡眠,症狀可有數天至數月的發作間期。
面肌痙攣的治療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前者包括口服藥物和藥物注射面神經阻滯治療,目前無特效的口服藥物,臨床常用一些鎮靜安定類藥物;神經阻滯治療是利用肉毒素、乙醇的藥物阻斷面神經的傳導功能,使面肌痙攣解除。注射後面神經功能傳導障礙,面肌立即出現癱瘓或不全癱瘓,此種面肌麻痺在數月內可以恢復。療效維持時間短,大部分患者於3-6個月左右復發,需再次注射治療。常見的併發症有:面癱、眼球乾澀、複視、吞嚥困難等。
顯微血管減壓術(microvascula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治療面肌痙攣的主要方法。手術在顯微鏡下將位於面神經根部走行異常、並對面神經造成壓迫的血管推移開,從而解除血管對面神經根部的壓迫,恢復面神經的正常功能,使面肌抽搐症狀得到緩解。該技術具有的微創、安全性高、效果顯著複發率低的優點,尤其是能完全保留血管、神經功能,現已成為世界上治療面肌痙攣最有效的方法。另外,顯微血管減壓術也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以及頑固性眩暈、耳鳴、神經原性高血壓、痙攣性斜頸等疾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