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外科 主任醫師 畢研文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又稱搭橋手術, 經過近30年的臨床實踐,證實是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近年來冠心病的治療有了迅猛發展,在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 PTCA)又稱支架手術等技術發展的同時,CABG技術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動脈移植材料的廣泛的應用,微創CABG的普及,手術成功率的提高和死亡率的減少,使CABG有了更多的競爭力。國內外大宗的臨床研究證實,與PTCA相比,CABG有著更低的再次手術發生率和更好的遠期效果。所有這些促使人們對的手術適應症進行重新審視。冠心病(CAD)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心絞痛,由於心絞痛臨床表現的多樣性,臨床分型也多種多樣,從便於臨床診斷和手術適應症的選擇考慮,對CAD的臨床分型作如下歸類:

  一、臨床分型:

       1、無症狀或輕微心絞痛患者已有冠狀動脈狹窄,但患者一直沒有感覺心絞痛,或僅在心肌缺血發作時伴有胸部不適。有時心肌缺血很嚴重,甚至在心肌梗死(MI) 發作時也無疼痛。這些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可在嚴重的心臟事件之前發現,如心電圖異常、心律失常、造影結果陽性等。動態心電圖上出現多次的無症狀性的心肌缺血發作的預後不佳,近期的 ST 段壓低發作增多,可確定這些 CAD 患者隨後發生心臟事件的危險增高。清晨或夜間發作的無症狀 ST  段變化幾乎都是左冠狀動脈主幹狹窄,2支或3支冠狀動脈病變。 運動試驗誘發的ST段壓低的患者預期其心臟病死亡率高4-5倍。

  2、慢性穩定性心絞痛,具有典型的心絞痛症狀,在數週內無明顯惡化。典型症狀發生在心肌氧耗增加時,休息或服用硝酸酯藥物能很快緩解。心電圖不能肯定和排除CAD  ,因為即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已很嚴重,靜息心電圖顯示心肌供血正常者並非少見。但可發現CAD的其他表現。運動試驗心電圖變化對診斷CAD 的敏感性約為70%,特異性約為90%.與運動試驗相比,動態心電圖難以提供額外重要的臨床資訊。超聲心動可以準確反覆測量心臟大小,室壁的厚度和左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肺動脈壓力,確定併發症如室壁瘤以及附壁血栓形成,二尖瓣關閉不全,室間隔穿孔,升主動脈和頸動脈鈣化斑塊等。不能耐受心電圖運動試驗的患者,多巴酚丁胺負荷超聲心動圖可作為觀察運動時有無心肌缺血和缺血部位的補充方法。放射性核素顯像已是冠心病診斷、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和範圍、心肌活力、療效的估價,預後判斷的可靠的無創檢查方法。冠狀動脈造影仍是評價冠狀動脈病變最可靠的方法,是對冠狀動脈疾病進行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的主要依據。冠狀動脈強化CT可清楚顯示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和範圍,是評價冠狀動脈病變較可靠、無創,價低的方法。
  3、不穩定性心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

  根據加拿大心血管病學會分類方法,不穩定性心絞痛(UA)包括:1、新發心絞痛:新近1個月裡發生,有加重趨勢,程度3級以上。2、加重型心絞痛:既往心絞痛發作頻繁,時間延長,程度加重。3、靜息性心絞痛:休息時發作心絞痛,且持續時間20分鐘以上。 UA 在心電圖上可以表現為ST段抬高,或者沒有抬高。多數ST段抬高者最終發生 Q 波性心肌梗死(QMI),少數發生NQMI。沒有段抬高者,常發生NQMI,極少數發生QMI。  UA/NSTEMI/NQMI以及QMI是病因和臨床表現相似,但嚴重程度不同的一組臨床綜合徵--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常是由於冠心病粥樣硬化斑塊破裂進而引發非阻塞性血栓導致急性心肌缺血,兩者其主要不同表現在缺血是否嚴重有足夠的心肌損害,以至於能夠檢測到心肌損害標記物肌鈣蛋白I,T或CK-MB.  當標記物濃度正常時,診斷為UA,標記物濃度超過正常時,診斷為NSTEMZ或NQMI.
  4、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有Q波心肌梗死(STEMI/QMI)世界衛生組織有關疾病發生率的研究中,具備下述3個特徵中的2個即可診斷為心肌梗死(MI):典型症狀(心絞痛持續時間超過20分鐘)心肌標記物濃度升高和出現Q波的典型心電圖表現。
  MI是由於心肌長時間缺血,引起的心肌細胞死亡,受累心肌發生完全性壞死,至少需要4-6小時,它還取決於冠狀動脈是否持續阻塞和心肌缺血區側枝血流情況。通常根據梗塞面積大小和部位進行分類,並根據病理學表現對梗塞進行分期:急性期(6h-7d),癒合期(8d-28d),已經癒合期(29d以上)。但應該強調分期的 病理學改變與臨床表現在時間上並不相同:如病理學上已顯示梗塞已處於癒合期,心電圖仍可表現為進展性的S-T段改變。心肌肌鈣蛋白仍然增多。
  超聲心動圖檢查可以明確左心室功能以及是否有左室室壁瘤、室間隔穿孔、二尖瓣關閉不全等急性心梗機械併發症。
  二、手術適應徵與禁忌徵在確定治療方法時,必須考慮:藥物治療、PTCA和CABG相比,哪種是對該患者是療效最好、風險最低、費用最少的治療方法。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廣泛且遠期療效最好的手術方式之一。其手術適應證:

  1、  無症狀或輕微心絞痛

       (1) 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左主幹嚴重狹窄和類似左主幹病變(左前降支與迴旋支近端管徑狹窄達70%以上),狹窄遠端通暢,且大於1.5mm,是絕對的手術適應徵。

  (2) 三支病變,尤其是合併左心功能不全(EF值低於50%),CABG手術較其他手段獲益更大,也是很明確的手術適應徵。
  (3) 包括左前降支近端嚴重狹窄的單隻或兩支病變傾向於手術治療。
  (4) 對於不涉及左前降支近端的單隻或兩支病變,若其他檢查發現有大面積心急瀕臨死亡,左心功能低下則強烈建議行CABG。
  對於此類患者,CABG的目的不是消除症狀,而是視其與非外科治療手段相比能更好的延長壽命,提高生存率。
  2、 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手術適應症同無症狀或輕微心絞痛。
  由於症狀較前者重,對左前降支近端明顯狹窄的單隻或兩支病變若左室EF值低於50%,或其他檢查發現有心肌缺血存在,也強烈建議行CABG。
  對於此類患者,CABG的目的是消除症狀與延長壽命。
  3、不穩定性心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手術適應症同無症狀或輕微心絞痛和 慢性穩定性心絞痛。
  然而,手術時機成為關鍵問題 ,急性期UA/NSTEMI/NQMI比穩定性心絞痛手術死亡率高除2-3倍,所以,強調對於此類患者使用其可耐受的最大劑量的藥物治療,待其病情穩定,進行性缺血緩解後再行CABG。
  若在最大劑量的藥物治療下仍會復發心絞痛(大約33%的患者),必須立即行CABG治療,雖圍手術期死亡率高,其遠期療效同穩定性心絞痛。
  對於此類患者,CABG可明確消除症狀與延長壽命。
  4、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有Q波心肌梗死(STEMI/QMI)對於此類患者,急性期一般不主張急診CABG。AMI後進行手術越晚,圍手術期死亡率越低。
  對於強化的非手術治療(溶栓或PTCA)後仍有進行性心肌缺血/梗死,若仍有存活心肌和合適的靶血管,可嘗試行CABG。
  病人有心原性休克或機械性併發症(如室間隔穿孔、乳頭機梗死/段劣質二尖瓣關閉不全、左心室破裂)必須緊急手術,搶救病人。
  5、對於有明顯缺血證據的合併左心室功能不全、致命的心律失常、PTCA失敗或再狹窄者、曾行CABG術後(1支以上血管橋發生阻塞,或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擴張到其他血管)的患者,若仍有存活心肌和合適的靶血管,應積極行CABG。

  手術禁忌徵:

       1、 多臟器功能衰竭,心臟方面存在嚴重的慢性充血性心衰合併肺動脈高壓,不能耐受手術者。

  2、 無存活心肌和合適的靶血管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