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副主任醫師 靳斌

       患者因上腹部不適8年,加重3月入院,腹部強化CT示肝左葉低密度灶(膽管佔位可能性大),膽囊多髮結石伴膽囊炎,患者有手術指徵,但是手術範圍較大,腹腔鏡手術技術要求較高,普外科F5C病房經過科室討論,積極術前準備後,決定行腹腔鏡左半肝切除、膽囊切除術。在胡三元教授、張宗利教授指導下,由靳斌副教授、杜剛主治醫師、劉炎峰主治醫師、李佳醫師實施手術。探查:腹腔無腹水,膽囊大小可,肝臟未見明顯結節性肝硬化表現,肝臟表面未見明顯腫塊,首先切除膽囊,然後以超聲刀離斷肝圓韌帶、肝鐮狀韌帶,解剖第一肝門,解剖出左肝動脈通向肝臟第II、III、IV段的分支,以hem-o-lock夾、可吸收夾將其分別夾閉後離斷,解剖出門靜脈左支,將其以可吸收夾夾閉,可見半肝缺血線出現,注意保護右肝動脈、門靜脈右支、膽總管,然後遊離第二肝門,顯露出左肝靜脈,遊離左冠狀韌帶、左三角韌帶、肝胃韌帶,距半肝缺血線左側約1cm以電刀劃出預切線,沿預切線鈍性分離左半肝臟面、膈面肝組織,大的管道以hem-o-lock夾夾閉後切斷,使用切割閉合器於第一、二肝門處離斷,將左半肝切除,氬氣刀燒灼肝創面,延長臍下切口,將標本完整取出。手術順利,術後剖開標本,可見膽囊多發黑色結石,左半肝肝內膽管擴張,內可見多枚黑色結石。術後病理示:(肝臟)肝硬化伴慢性炎細胞浸潤(以淋巴細胞為主),肝內膽管擴張伴膽管結石,術後患者第一天下床活動,早期恢復飲食。

        傳統的手術方式腹部開口長約25-30cm,手術刀口長,腹腔暴露時間長,創傷大,恢復慢,住院時間長,併發症相對較多,相比較傳統的手術方式,腹腔鏡手術最長的切口僅約6cm(延長臍下切口取出標本用),手術創傷小,腹腔暴露時間短,腹膜完整性好,患者恢復快、痛苦小、住院時間短、併發症較少。當然,腹腔鏡手術技術要求較高,不僅要求手術者精通開腹手術的技術,而且要求手術者有良好的腹腔鏡技巧,目前腹腔鏡肝左外葉切除、左肝部分切除相對開展廣泛,腹腔鏡右肝部分切除也得到進一步推廣,但是半肝切除手術難度較大,開展相對較少,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此類手術方式會成為醫生及患者理想的手術方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