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陳麒

  癌症疼痛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有效的止痛治療是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綜合規劃四項重H之一。1982年世界衛生組織為實現“到2000年讓癌症患者不痛,並提高其生活質量”的目標,在全球推行癌痛治療計劃。衛生部於1991年下達了關於我國開展“癌症患者三級止痛階梯治療方案”工作的通知,以及鎮痛藥臨床應用的五項基本原則。

  所謂癌痛治療的三階梯方法就是在對癌痛的性質和原因做出正確的評估後,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適當地選擇不同作用強度的鎮痛藥。

  第一階梯的藥物為非甾體抗炎藥,代表藥物為阿司匹林,其他藥物有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雙氯芬酸、高鳥甲素、萘普生以及吲哚美辛栓(肛內)等(見第7章骨骼肌和風溼免疫疾病用藥)。這類藥物主要用於輕、中度疼痛的患者,也可作為第二、第三階梯的輔助用藥。

  第二階梯的藥物為弱阿片類鎮痛藥,代表藥物為可待因,其他藥物有雙氫可待因、氨酚待因、氫可酮、羥考酮、布桂嗪、曲馬多等。這類藥物主要用於中度疼痛的患者或第一階梯用藥後仍有疼痛的患者。

  第三階梯的藥物為強效阿片類鎮痛藥,代表藥物為嗎啡,其他藥物有氫嗎啡酮、羥嗎啡酮、左啡諾、二氫埃託啡、美沙酮、芬太尼等。這類藥物主要用於重度疼痛的患者或應用了第二階梯的藥物後疼痛仍不能緩解的患者。

  1、癌症疼痛藥物治療的主要原則

  (1)口服給藥:首選口服給藥,口服給藥經濟、方便,尤其對強效阿片類鎮痛藥不易產生依賴性,這樣便於患者長期用藥。若不適合口服給藥或達不到止痛效果,可採用透皮貼劑、肛門給藥和輸液泵連續皮下用藥。

  (2)按時給藥:按照藥物的有效作用時間有規律地按時給藥,而不是按需給藥,這樣才能使患者維持恆定的有效血藥濃度,以達到使癌症患者不痛的目的。

  (3)按階梯給藥。

  (4)個體化用藥:所用藥物劑量是應以能使患者達到有效鎮痛為準,不應以各種鎮痛藥物推薦的常規劑量為標準,也不受藥典中規定的“極量”的限制。一方面因為藥物作用存在個體差異;另外,在長期使用阿片類藥物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耐受情況不同,調整劑量也會有區別。

  (5)注意其他問題的處理:癌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較常出現的問題,如失眠、抑鬱;各種鎮痛藥的不良反應;支援治療等,要做適當處理。

  2、幾個需要說明的問題

  (1)患者對阿片類藥物產生了耐受性或身體依賴性,並不等於已經成癮患者長期服用阿片類藥物,可能出現耐受性或身體依賴性,人們常常錯誤地把這些反應歸類於藥物濫用所引起的那種精神依賴性(成癮)。這種錯誤的觀點,往往導致醫生不能正確地將阿片類藥物用於控制癌痛。其實,臨床用於控制癌痛的阿片類藥物,主要採用控、緩釋製劑,口服或透皮給藥,按時用藥,這些方法可以避免出現過高的峰值血藥濃度,遵循規範化的治療,發生藥物依賴(成癮)的危險性也是極小的。藥物耐受性在癌痛治療中普遍存在,不影響患者繼續使用阿片類鎮痛藥。根據病情需要增加阿片類藥物的劑量是必要的。

  (2)哌替啶的使用:哌替啶用於急性疼痛及短期止痛的治療,一般不用於癌性疼痛。這是因為一方面它的鎮痛作用持續時間短(2.5~3.5小時);另一方面是其毒性代謝產物去甲哌替啶容易在體內蓄積,從而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症狀,如癲癇發作、抽搐,腎功能不良時更易產生中毒症狀。

  (3)阿片類藥物臨床應用注意事項:①出現中度以上疼痛應早期應用,用足劑量,經常根據病情調整劑量。②應用阿片類藥物同時應重視不良反應的預防。③疼痛加劇時要增加單次用藥劑量,而不要增加給藥次數。④接受即釋嗎啡治療者可於睡前將劑量加倍,以防疼痛干擾睡眠。⑤控釋片不可碾碎服用。⑥應用阿片類藥物治療時,應有疼痛強度及劑量滴定的紀錄。

  (4)控、緩釋製劑:嗎啡控釋片,作用持續8~12小時。長效芬太尼貼劑:①經面板給藥,藥物吸收不經胃腸道,避免首關效應,生物利用度高,減少肝臟的不良反應。②藥物作用持續時間長(2~3天),減少給藥次數,提高患者依從性,且不易產生耐受性。③藥物緩慢、平穩釋放,血藥濃度低,不易達到峰值,不易造成濫用。透皮貼劑使用中應注意以下問題:①用藥部位為前胸、後背、上臂、大腿內側;②貼藥後應按壓30秒;③貼藥前用藥部位用清水擦洗乾淨,不宜用可使膜變性的酒精;④貼劑用藥後6~12小時起效,用藥第一天應用速釋劑。

  (5)減少藥物耐受性的方法:①儘可能綜合應用輔助藥加強鎮痛效果;②交替應用不同型別的鎮痛藥,而不要自始至終單用一種藥物;③患者疼痛減輕後,藥物劑量可在數日後逐漸調整,用藥間隔時間也可適當延長;④配合其他止痛方法和給藥途徑。

  (6)癌痛三階梯治療的新理念:WHO提出的2000年癌症患者無痛的目標未能實現,主要的原因是癌痛的機制非常複雜,單純使用藥物治療有一定的侷限性,因此,國內外學者倡導調整三階梯治療癌痛的理念。①按WHO階梯化分方案,歸類為第一、二階梯的患者,目前新的觀點是及早採用小劑量的強阿片類藥物控制中度疼痛。②歸類為第二、三階梯的患者,疼痛機制更為複雜,部分還涉及神經和組織r官的損害,尤其是神經源性疼痛的患者。目前新的進展是規範和足量使用阿片類鎮痛藥後,採用輔助用藥緩解,其中抗抑鬱和抗驚厥類藥物的研究是重點。③由於癌痛藥物治療的侷限性,最後還會有10%~20%的患者,在接受規範化的鎮痛治療後不能使疼痛得到有效的控制。對這些患者可考慮採用微創治療,如神經阻滯、神經損毀及病灶區域性治療等。但這類手術可能引起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且後期有失效的可能,因此,在臨床上適合這些治療的患者較少。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比較先進的介入治療方法是鞘內藥物輸注治療,其作用原理是通過埋藏在體內的電腦輸注泵,將止痛藥物輸注至蛛網膜下腔內,作用於脊髓的作用位點達到止痛的目的。它不僅能更有效地緩解疼痛,還可以減輕嗎啡等藥物的不良反應,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

  3、疼痛的評估

  癌痛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為未能正確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評估疼痛需要臨床醫生和患者的密切配合。

  治療開始後,要有規律地定時評估疼痛情況。出現新的疼痛病變時,應S時報告。依據不同的癌痛治療方案,確定評估疼痛的間隔時間。如非腸道給藥法應在用藥後15~30分鐘開始評估;口服給藥法則應在服藥後1小時開始評估。判斷疼痛的原因,決定疼痛治療方案。

  (1)治療前評估:其目的在於瞭解患者疼痛部位、程度、原因等疼痛性質。評估包括以下內容:詳細瞭解病史;體格檢查;社會心理學評估;明確診斷。

  (2)治療過程中的評估:在疼痛治療過程中,需要不斷評估疼痛情況。當疼痛發生變化或出現新的疼痛病變時,應及時作出診斷,並修改疼痛治療計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