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副主任醫師 劉新宇

胸腰椎側凸、後凸畸形是臨床較為常見的脊柱畸形,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先天性側方、後方半脊椎等,嬰幼兒及兒童期即可發病)、特發性(常見於10歲以上青少年)、脊柱特異性及非特異性感染(脊柱結核、化膿性感染等)、免疫性疾病(強直性脊柱炎)、外傷(脊柱骨折未能獲得良好治療,導致畸形癒合者)、醫源性後凸(兒童或青少年時期接受脊柱手術者)等。

脊柱側凸、後凸畸形的矯正方法非常多,側凸角度比較小的患者,單純通過椎弓根釘、棒的矯形力量即可獲得良好的矯正效果。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早在上世紀90年代,即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椎弓根釘、棒矯形內固定手術。在國內較早採用胸椎椎弓根釘技術、去旋轉技術、選擇性置釘等,在保證矯正手術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矯形效果及降低手術費用(圖1)。這樣的手術相對難度較低,安全性也可以保證,對於處於發育期青少年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可以有效降低脊柱融合範圍、減傷手術創傷,更有利於最大限度的降低矯形手術對孩子發育的影響。

             

                           左圖為術前X線片       右圖顯示矯形滿意,選擇性的置入螺釘節省了手術費用

對於側凸、後凸角度較大的病例,單純依靠螺釘及棒的力量就很難矯正了,需要截骨手術才能得到滿意矯正。目前主要側凸及後凸截骨方法包括Smith-Petersen截骨(SPO),Ponte截骨,經椎弓根椎體截骨(PSO),閉合-開放楔形截骨術(COWO),全脊椎切除(VCR)及全脊椎去鬆質骨截骨(VCD)等。無論何種手術方式,醫生、患者及家屬關心的是如何在保證脊髓(神經)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矯正畸形。

大體來說SPO及Ponte截骨由於僅僅切除脊柱後方的結構,脊髓損傷的可能性最小,但是缺點是這兩種截骨方式能夠矯正的角度有限(圖2)。

                    左圖示手術中顯露的後方骨性結構,右圖藍色箭頭可見部分後方骨質已被去除 

    矯正更大角度的畸形,需要採用經椎弓根椎體截骨(PSO),閉合-開放楔形截骨術(COWO),全脊椎切除(VCR)及全脊椎去鬆質骨截骨(VCD)等,這些方法都需要切除後方結構後,從脊髓的側方向前方切除部分畸形椎體,從而更大角度的矯正畸形。同時這種手術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脊髓損傷及血管損傷的危險性。  


                          藍色箭頭顯示脊柱前方去除骨質時,需要繞過中間的脊髓(棕色)

       我們經過多年臨床總結及改進,結合各種截骨方式的優點,採用“蛋殼“技術及擴大“蛋殼”技術治療大量重度脊柱側凸及後凸患者,臨床實踐證實安全性及畸形矯正均有保證  且可有效降低截骨手術出血量(圖3)。我們相關臨床研究論文發表在美國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上。

       A-F 是我們採用擴大“蛋殼”技術,矯正後凸畸形的示意圖

典型病例一:脊柱後凸

    

            術前重度脊柱後凸           術後可見畸形完全矯正           術後CT可見脊髓壓迫完全解除

典型病例2:脊柱側凸


典型病例3:先天性脊柱側凸

       

                           術前CT                           術後2年可見畸形矯形滿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