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主任醫師 戴國鋒

  臀肌攣縮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臀肌及其筋膜纖維化,導致髖關節外展外旋畸形和屈曲障礙的一種疾病。臀肌攣縮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最主要的是注射性臀肌攣縮,多發生於嬰幼兒或學齡前兒童反覆肌肉注射青黴素與苯甲醇溶媒。由於注射部位的肌肉受到藥物的刺激,使肌肉組織發生纖維瘢痕化,深度可累計肌肉全層,從而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
  臀肌攣縮發病多為雙側,典型的臨床表現為:走路姿勢異常,特別是跑步時雙腿向外擺動,此外由於肌肉瘢痕化萎縮使屈髖受限,步幅較小,猶如跳躍前進;患者站立時,雙下肢不能完全靠攏,輕度外旋,由於臀大肌上部肌肉攣縮,肌肉容積縮小,相對顯現出臀部尖削的外形;坐位時,雙膝分開,不能靠攏,不能翹“二郎腿”;蹲位時的體徵有兩種表現:一部分病人表現為,在下蹲過程中,屈髖受限,不能完全蹲下,此時雙膝向外一過性的劃一弧形後,雙膝才能靠攏,完全蹲下。另一部分病人則表現為下蹲時雙髖呈外展、外旋位,雙膝分開,症狀如蛙屈曲的後肢,前一種體徵稱“劃圈徵”,後者稱為“蛙腿徵”。這兩種不同的臨床表現是由於病變程度及範圍不同所致。後者的病變往往較前者嚴重而廣泛。部分患者屈伸髖關節時,可產生彈響並可在臀部觸及一條斜行硬化帶。 有的側身睡覺時上面那條腿膝蓋放不到床上;嚴重的可有駝背、身體歪斜、骨盆傾斜、脊柱側彎、長短腿(兩條腿比較不一樣長)。

  根據患者不同的症狀、體徵可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原則上臀肌攣縮一旦確診,應儘早治療,臀肌攣縮不但影響美觀,影響生活質量最重要是的長時間的臀肌攣縮會引起髖關節運動受限從而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對於患者無明顯膝、髖關節功能障礙,主要症狀為不會蹺“二郎腿”的臀肌攣縮的患者可先試行非手術治療,主要的方法有:手法按摩,患者屈膝側臥,被動強壓膝外側,使股內收;並膝下蹲鍛鍊;兩足分開站立,同時做屈髖、屈膝、並膝動作及下壓膝外側; 高頻電區域性治療。對於上述經功能鍛鍊,物理療法不能緩解而又渴望治療及臀肌攣縮症狀明顯的患者均應行手術鬆解。
  傳統的手術方式為開放性的手術,多采用“S”型,“Z”型或弧形切口,雖然對臀肌攣縮的能達到治療的目的,但該手術方式的缺點亦很顯著:創傷大、出血多、恢復慢、住院時間長、手術瘢痕明顯等。現微創技術治療臀肌攣縮症已為眾多學者所共識成為臀肌攣縮手術治療的主要方法,關節鏡下組織鬆解治療臀肌攣縮症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在切口長度美觀、術後疼痛、術後下床活動時間、早期功能鍛鍊、術後住院時間、術後併發症等方面佔有明顯優勢。
  關節鏡下等離子射頻治療臀肌攣縮,手術兩個小切口只有8mm左右。術前會將坐骨神經、臀上和臀下神經及股骨大轉子標出,以防術中誤傷神經,手術過程是在關節鏡的監視下對攣縮的臀肌進行鬆解,視野清晰能夠很好的分清組織結構,避免手術誤傷。同時應用等離子刀切斷臀肌內攣縮變性的纖維帶,只會對鄰近組織產生微熱,不會造成熱燒傷,對周圍軟組織沒有熱輻射損傷,組織反應輕,術後滲出少,進而能夠防止區域性血腫形成,切除後亦不會導致抬腿減弱,運動能力減低等情況的發生。

  關節鏡術式的術後功能恢復:術後以腹帶加壓包紮,雙下肢並膝固定, 24 h後並膝屈髖屈膝位, 24-48 小時拔除引流膠條,開始行床上功能鍛鍊,主要動作有平臥雙髖略外展同時反覆盡力做髖內、外旋運動,平臥伸膝伸髖盡力交腿後屈膝屈髖,兩腿交替進行,並膝屈膝屈髖同時雙手抱膝。術後4天床下鍛鍊,平地走“貓步”;坐位伸膝交腿屈膝成“二郎腿”,兩側交替進行;雙手抓扶手並膝伸腰屈膝屈髖,反覆進行;直線上下樓梯。12~14 天拆線。功能鍛鍊持續6~8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