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國際帕金森病及相關疾病大會首次在滬召開。在這一全球最高級別的帕金森病學術盛會上,針對帕金森病的早診早治,神經病學領域的專家反覆提及“運動”二字。專家稱,帕金森致病原因依然不明,因而預防與治療手段也比較有限,在此期間,多項研究提示運動有助延緩帕金森發病程序,這也讓它正成為全球帕金森病防治的流行觀念。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變性疾病,多發於老年期。隨著全球老齡化推進,患病人群正不斷擴大。據大會主席、世界帕金森病聯盟主席ErikWolter介紹,目前全球有600萬患者飽受帕金森病的困擾,中國形勢尤其嚴峻,因為一半患者在中國。照此推算,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3000萬帕金森病患者,中國將面臨1500萬病患。
神經病學領域直面一個問題:帕金森病致病原因依然不明。ErikWolter介紹,已有研究顯示,帕金森病與環境因素有關,比如農藥殘留物、除草劑;與持續性腦部損傷有關,比如拳王阿里患上帕金森病,被認為與打拳時多次受到腦部撞擊有關;還與基因有關,科學家發現了一些家族遺傳基因,但這些都無法解釋帕金森病的真正致病機制。
致病原因不明的一個後果是,治療手段與預防措施也相對有限。以治療手段為例,目前的治療方法以緩解症狀為主。儘管如此,臨床醫生還要面臨藥量難以控制、藥物刺激後的副作用等棘手問題。也因此,帕金森早防早治成為各國專家學者的研究重點。經過多項研究,專家目前的一個共識是:運動有助延緩帕金森病的發病程序,並且有可能預防帕金森病。
“我們認為主動運動對保持腦功能是有益的。這是因為運動本身就在訓練人腦控制人體運動的能力。”ErikWolter稱,擺臂走路、游泳、舞蹈等全身性運動都將有助於維持腦功能。臨床上還觀察到,即便得病後,愛運動的人,病程發展相對較慢,用藥效果也較好。專家估計,這與腦功能此前因為運動而受過的良好訓練有關。
此外,專家還注意到,除了運動功能障礙(典型的比如手部震顫),帕金森病患者還有非運動性障礙,比如多年失眠、經常性便祕、抑鬱等表現。這被認為是帕金森病早期發現的一些線索,但還沒有找到確切關聯。本次會議承辦方主席、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瑞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生弟教授介紹,該院已經就睡眠障礙、嗅覺障礙、抑鬱三方面開展回顧性研究,結果提示,大部分帕金森患者確診前有過這三類障礙。但他強調,這並不表示有此類障礙,將來就會患帕金森病,相關前瞻性研究還沒有得出結論。
“目前全球領域早診早治都沒有明顯突破,但確實有不少進展,目前還需要通過多中心、多人群,以及一段時間的等待,來驗證它們的有效性。”陳生弟教授稱。據悉,早診早治的方法包括中藥臨床治療的應用,中國在早期診斷方面的探索。我國的帕金森病及相關疾病的研究與治療手段,正受到國際上的關注,與國際先進水平的距離也正在縮小。
本次大會由國際帕金森病及相關疾病研究委員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科和神經病學研究所承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