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廣泛的炎症反應。本病是以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特徵的慢性疾患。其發病年齡多在50歲。女性多於男性,左側較右側多見,雙側同時發病者少見。早期表現,僅以疼痛為主,或僅有輕微隱痛或肩關節不適和束縛感;繼則疼痛逐漸加重,夜間尤甚,常影響睡眠,肩關節活動也逐漸完全受限;最後形成“凍結狀態”。本病在中醫學屬“痺證”範圍,又稱為五十肩、漏肩風、肩凝症、凍結肩等。
什麼原因可引起肩周炎呢?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根據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本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老年性退變:
本病多見於40~50歲以上中老年人女性,顯然與老年性退變有關。
2、物理性因素:
相當一部分患者發病前有明顯風溼寒邪侵襲史,如居處潮溼,中風冒雨,睡臥露肩等,說明風溼寒侵襲為肩周炎的外在病因之一。
3、肩部活動減少:
本病的臨床特點,多見於肩部活動逐漸減少的中年以上女性,且左肩的發病率較右肩多,腦力勞動者的發病率較體力勞動者為多,或因某些原因(如上肢骨折肩部軟組織損傷,頸椎病等肩部活動量減少或受限的病人)使肩部活動減少後,常可繼發肩周炎,這些特點均提示肩部活動減少可能與本病發病有
肩周炎有什麼表現呢?
1、肩部疼痛:
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後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臥,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
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
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
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尤以肱二頭肌腱長頭腱溝為甚,少數呈肩周軟組織廣泛性壓痛,無壓痛點者少見。
5、肌肉痙攣與萎縮:
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彎不利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6、X線及化驗室檢查:
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後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鬆,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實驗室檢查多正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