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下瞼面板,眼輪匝肌,眶隔膜退變鬆弛,眶脂肪移位脫垂等病理改變,導致下瞼組織不同程度的臃腫膨隆或下垂,形如袋狀的異常形態稱下瞼眼袋。下瞼眼袋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男女均可發生,常伴有外眥部魚尾紋增加等面部老化改變,是面部組織衰老的形態標誌之一。有些青年人也出現眼袋多與家族遺傳因素有關。
眼袋的分類:
1、單純面板鬆弛型, 臨床表現以下眼瞼面板無彈性鬆弛為主,同時伴有眼輪匝肌鬆弛,但無眶脂肪突出移位。
2、眶內脂肪脫垂型,主要由於眼瞼面板眼輪匝肌眶隔膜鬆弛無力或者眶內脂肪增多,使眶脂肪移位脫垂在下瞼造成向外膨突或呈袋狀。
3、混合型,指兼有上述兩型者隨年齡增長混合型下瞼眼袋逐漸增多。
4、單純眼輪匝肌肥厚型,主要表現為眼輪匝肌肥厚在下瞼形成的臃腫,面板並不鬆弛也稱作“肌性眼袋”。
非手術治療
不能消除眼袋,眼袋一旦形成後,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手術治療,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一種有效的非手術治療來消除眼袋,所做的一些輔助治療如眼部面板保養、眼部按摩等方法只能是減緩眼袋的加重,而對消除眼袋幾乎沒有效果。因此,眼袋美容整形手術是去除眼袋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眼部美容手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眼袋美容整形適應症:
身體健康、精神正常、主動要求手術的眼袋患者均適合行眼袋美容整形手術。
手術方法:下瞼袋整復術有外切口和內切口兩大類
經面板切口入路皮瓣法:
適應症廣,原則上適用於一切無禁忌證的下瞼袋矯正,可同時處理眼袋前壁(面板眼輪匝肌眶隔膜)和眶脂肪,術後效果可靠,術前設計要求準確,手術操作技巧要求高,面板切除量要求適度,刀口非常隱蔽,一般平行瞼緣、沿瞼緣下1mm外排睫毛處設計,外側順眼角魚尾紋方向。面板刀口不明顯,消腫時間短(一般10天左右已基本恢復),絕大多數受術者3~6個月後已很難覓到刀口痕跡。
麻醉:區域性浸潤麻醉
手術:
沿面板切口線切開面板全層達眼輪匝肌表面,在眼輪匝肌表面進行分離,沿眼輪匝肌表面向下直達眶下緣下lcm處,向下翻轉皮瓣充分暴露於眶下緣稍上方處,順眼輪匝肌纖維方向水平鈍性分離眼輪匝肌,暴露下瞼眶隔,輕壓眼球此時可見眶脂肪向前膨突,剪開眶隔膜即可見眶脂自行疝出,繼而剪開剝離眶脂肪被膜,用止血鉗夾住疝出的多餘眶脂肪,剪除眶脂肪斷端,電凝止血,剪除中央脂肪團再酌情剪除部分眶內外側脂肪團,脂肪切除量因人而異。
切除輕壓眼球時自動疝出的脂肪為度,眼輪匝肌若鬆弛予以單純摺疊縫合,部分由於切除縮短或做眼輪匝肌懸吊緊縮皮瓣復位後將面板展平與切口線自然對合,並修剪外眥部三角區多餘面板,切口間斷或連續縫合術畢切口塗抗生素眼膏敷料覆蓋適當壓力包紮。
術後處理:
①術後冷敷,酌情應用抗生素等以預防感染和減輕術後反應,
②24h後複診換藥解除包紮
③術後4-6天拆線④拆線後切口處可應用軟化瘢痕類藥物。
經面板切口入路肌皮瓣法 此方法尤其適用於面板與眼輪匝肌均鬆弛型別眼袋。
手術介紹方法:
切口線設計及麻醉同皮瓣法,沿瞼緣下方切口線切開面板和輪匝肌全層,沿眼輪匝肌深面瞼板及眶隔表面向下鈍性分離直達眶下緣下lcm處,使面板與眼輪匝肌作為一層肌皮瓣,翻轉下瞼剝離的肌皮瓣,暴露眶隔膜,此時即可見眶內脂肪向前膨出,眶隔膜及眶脂肪的確處理方法同皮瓣法,復位翻轉的肌皮瓣將肌皮瓣向外上方牽拉同皮瓣法。
操作原則切除適量的肌皮瓣將肌皮瓣展平與瞼緣下切口線自然對合,此時可將外眥部眼輪匝肌懸吊縫合於外上方深層筋膜或眶骨膜上,並修剪外眥角部多餘不平整的肌皮瓣,切口間斷或連續縫合,眼輪匝肌可以不做縫合或帶少許與面板切口一併縫合,術後處理同皮瓣法。
結膜入路法:
主要適用於單純眶脂肪移位膨出或過多而無面板鬆弛的年輕人,對伴有面板輕度鬆弛但面板彈性良好,患者本人要求不留瘢痕或不願行外路法的輕度眼袋患者,在充分做好術前諮詢的情況下也可考慮實施此法。 術後無顯露性切口瘢痕,無瞼外翻瞼球分離溢淚瞼裂閉合不全下瞼退縮等併發症,組織損傷小,出血少,但是由於不能同時處理治療眼袋外壁,適應症範圍小,不適用於面板眼輪匝肌眶隔膜明顯鬆弛的中重度下眼袋 。
手術併發症:
感染,出血,下瞼外翻瞼球分離,下瞼塌陷( 預防為主:術中要掌握好眶脂肪切除量,若發現眼瞼有明顯塌陷可將切下的脂肪重新植回,切忌盲目向外牽拉眶脂肪或向深處隨意掏剪,尤其在處理內外側眶脂肪團時更應慎重,發生後輕者不必矯治;重者待3~6個月後依門診情況採用遊離脂肪或真皮脂肪移植充填),切口瘢痕(不明顯),矯正不足(效果不理想 眼袋手術效果不像美容重瞼術那樣術後立竿見影和術前術後反差明顯)。外眥角下,輕度者不必矯正;重者影響容貌美觀可於術後3~6個月選擇適當術式加以矯正,斜視複視 (少見,近期不應急於處理可對症治療,部分可自行恢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