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主任醫師 李信明

  疼痛在門診中十分常見,因為資料顯示,我國每3個門診患者中,就有兩個伴有各種疼痛病症或症狀;佔30%左右的人口患各種慢性疼痛。那麼疼痛患者中性別、年齡、居住地(城鄉)之間有無差別,疼痛以何種病因為主,為進一步有針對性地研究疼痛的診斷、治療與預防,提高疼痛的治療效果,併為以後的研究方向提供依據,現對我科2008年1月到2008年12月的疼痛門診患者進行調查分析,茲報告結果如下。

  調查方法

  對來我科疼痛門診首診患者的性別、 年齡、居住地、發病時間、診斷(包括部位、病因、有無壓痛點)等詳細記錄,最後按上述指標進行統計分析。診斷以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為依據,對腰脊柱三種試驗(脊柱側彎試驗;俯臥位腰脊柱伸屈位加壓試驗;脛神經彈撥試驗)陰性的腰椎間盤突出及骨質增生不作為疼痛病因;相應肌骨骼附著處有壓痛點者,以慢性軟組織損害作為病因。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慢性壓縮性骨折,有外傷史但外傷已愈者,有手術史但切口已愈者納入本統計分析;急性外科病例如闌尾炎、腸梗阻、膽結石、尿路結石、婦科疾病、急性骨折等除外,內科疾病如高血壓頭痛、心絞痛除外。

  結果

  共收集到首診病例3246例。

  性別構成:男性1418例,佔43.7%,女性1828例,佔56.3%;

  居住地構成:城鎮居民1123例,佔34.6%,農村居民2123例,佔65.4%;

  年齡構成:小於等於20歲183例,佔5.7%;21歲到30歲278例,佔8.6%;31歲到40歲728例,佔22.4%;41歲到50歲648例,佔20.0%;51歲到60歲700例,佔21.6%;61歲到70歲471例,佔14.5%;71歲到80歲176例,佔5.4%;大於80歲62例,佔1.9%。

  發病時間構成:疼痛時間小於30d者1367例,佔42.1%;1個月到1年者1051例,佔32.4%;大於1年不滿3年者388例,佔12.0%;大於3年不滿10年者350例,佔10.8%;大於10年90例,佔2.8%。

  病因構成:痛風26例,佔0.8%;帶狀皰疹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43例,佔1.3%;三叉神經痛13例,佔0.4%;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14例,佔0.4%;脊椎壓縮性骨折、肋骨骨折和有外傷史112例,佔3.5%;股骨頭壞死12例,佔0.4%;脊柱手術後失敗綜合徵8例,佔0.2%;殘肢痛2例,佔0.1%;面癱2例,佔0.1%;癌痛(CA)23例,佔0.7%;有相應壓痛點,診斷為慢性軟組織損傷者共2991例,佔92.1%。

  部位構成:頭面痛278例,佔8.6%;頸肩上肢痛609例,佔18.8%;胸背痛427例,佔13.2%;腰臀腿痛1666例,佔51.3%;腹會陰痛94例,佔2.9%;全身痛172例,佔5.3%。

  討論

  疼痛是困擾人類的主要疾病之一,對患者本人及對社會都造成巨大的負擔。很多慢性疼痛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這與從事疼痛診療工作的醫生認識有關,哪些人群,哪些年齡的人,哪些病種應受到重要關注,哪些疾病需要重點攻克,是從事疼痛診療的醫生都應明瞭的事情。本文對疼痛門診3246例初診患者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

  (1)在就診患者中,女性患者明顯多於男性患者,女性佔56.3%。如果加上女性的痛經、分娩痛及發病率為16.9%的慢性盆腔痛(這部分人群通常去婦產科),女性患者將會佔更高的比例,所以女性患者的疼痛應得到高度重視與關注。

  (2)就居住地而言,農村患者比城鎮患者要多近1倍,前者佔65.4%,後者佔34.6%,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原因之一是本院所在城市為農村城市,周圍農村人口比城鎮人口多,因此農村患者相應較多;另一原因是農村經濟條件較差,工作環境差,從事重體力活的機會多,工作中產生勞損疼痛的機會多。

  如果加上農村因經濟條件差未就醫的那部分人群,農村居民所佔比例還會更高。因此,採用經濟實惠的診斷、治療與預防疼痛的方法,讓更多的農村疼痛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療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從年齡構成上看,30歲到60歲年齡段疼痛患者佔大部分(64.0%),如果前後擴大10歲,從20歲到70歲年齡段疼痛患就佔據絕大部分87.1%。此年齡段正好是從事工作的階段,說明疼痛與工作有一定關係。因此,應研究如何在工作中改善某些不良習慣與姿勢,起到預防疼痛發生的作用。

  就發病時間而言,疼痛時間小於30d者佔42.1%,1個月到1年者佔32.4%,兩者共佔74.5%,大於1年不滿3年者佔12.0%,3年以上者佔13.6%,這說明疼痛早期大部分能得到較好的控制,發展為長期疼痛者所佔比例相對較小,因此應作好教育宣傳,讓疼痛患者儘早接受治療,避免長期忍受疼痛折磨。

  從病因構成看,痛風、帶狀皰疹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三叉神經痛、類風溼性疾病、股骨頭壞死、強直性脊柱炎、殘肢痛、面癱、肋骨骨折、外傷、脊柱手術後失敗綜合徵、脊椎壓縮性骨折、癌痛共佔7.9%;而有相應壓痛點,診斷為慢性軟組織損害者佔92.1%,該比例與克萊爾・戴維斯在《無痛一身輕》中所記載的93%以上非常接近,說明慢性軟組織損害性疼痛是導致人們疼痛的最主要原因,應把主要精力花在如何診斷治療與預防此類疾病上,才能讓更多的患者擺脫疼痛的困擾。

  從發病部位看:頭面痛佔8.6%;頸肩上肢痛,佔18.8%;胸背痛佔13.2%;腰臀腿痛佔51.3%;腹會陰痛佔2.9%;全身痛佔5.3%。說明腰腿痛是主要疼痛部位,這與腰腿部負重機會多,活動範圍大有關,這也是影響勞動力,加重患者及社會負擔的主要因素之一,應對此類疾病多加研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