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外科 住院醫師 李彥寧

  氣胸指胸膜腔完整性和密閉性被破壞,氣體進入並蓄積在胸膜腔內。1724年,Boerhaave在關於自發性食管破裂的報道中描述了胸膜腔內大量積氣並伴肺萎陷,從而第一次報道了這種無胸部外傷而發生的氣胸。1826年,Laennee描述了氣胸的臨床特徵。許多年來,這種疾病一直被認為是結核病的併發症。1932年,Kjaergaard首次強調在大多數氣胸病人中存在著非結核性的病因。依據氣胸形成的病因分為自發性氣胸和創傷性氣胸。自發性氣胸 指因肺臟實質或髒層胸膜在無外源性或介入性因素的影響下破裂,引起氣體在胸膜腔內蓄積。

  症狀體徵

  1、呼吸困難

  氣胸發作時病人均有呼吸困難,其嚴重程度與發作的過程、肺被壓縮的程度和原有的肺功能狀態有關。在年輕的呼吸功能正常的病人,可無明顯的呼吸困難,即使肺被壓縮>80%,亦僅能在活動時稍感胸悶,而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老年病人,肺被輕度壓縮就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急性發作的氣胸,症狀可能更明顯,而慢性發作的氣胸,健側肺臟可以代償性膨脹,臨床症狀可能會較輕。

  2、胸痛

  常在發生氣胸當時出現突然尖銳性刺痛和刀割痛,與肺大皰突然破裂和肺被壓縮的程度無關,可能與胸膜腔內壓力增高、壁層胸膜受牽張有關。疼痛部位不肯定,可侷限在胸部,亦可向肩、背、上腹部放射。明顯縱隔氣腫存在時,可出現持續的胸骨後疼痛。疼痛是氣胸病人最常見的主訴,而且在輕度氣胸時,可能是惟一症狀。

  3、刺激性咳嗽:自發性氣胸時偶有刺激性咳嗽。

  4、其他症狀:氣胸合併血氣胸時,如出血量多,病人會心悸、血壓低、四肢發涼等。

  病理病因

  自發性氣胸的病因構成隨著社會和醫學的發展而發生著變化。1932年Kjaergarrd報告的自發性氣胸的病因多為胸膜下肺大皰。20世紀50年代,結核病成為自發性氣胸的常見病因,以後,隨著對結核病的有效的藥物治療和流行病學控制,由結核病引起的自發性氣胸的發病率有所下降。80年代以後,隨著社會人口老年化的程序,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引起的自發性氣胸的比率有增多的趨勢。同時隨著一些特殊社會現象的出現,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IDS)病人患卡氏肺囊蟲感染引起的自發性氣胸亦有所增加。

  自發性氣胸根據造成氣體溢入胸膜腔的原因分為:特發性氣胸和繼發性氣胸。特發性氣胸多見於青少年,體形瘦高,在X線胸片上甚至在開胸手術直視下,在髒層胸膜表面往往見不到明確的病灶。繼發性氣胸在中老年人多見,往往由於肺內原有的病灶破裂所致,如肺大皰、肺結核、肺膿腫、肺癌等。氣胸病人的臨床症狀和體徵取決於基礎病因、肺萎陷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基礎肺部疾病。

  自發性氣胸常見的病因如下:

  1、胸膜下肺大皰破裂

  青少年自發性氣胸多因肺尖部胸膜下的肺大皰破裂所致。胸膜下肺大皰大多分為兩類,胸膜下微小肺大皰(bleb),直徑<1cm,常為多發,可發生於肺尖部、葉間裂邊緣及肺下葉邊緣。這類微小肺大皰往往是支氣管和肺部炎症癒合、纖維組織瘢痕形成過程中牽拉及通氣不暢所致。胸膜下微小肺大皰所致的自發性氣胸在X線胸片上或手術時不易發現病灶,故亦稱為“特發性氣胸”。胸膜下肺大皰常為單發,多發生於肺尖部,由於髒層胸膜先天性發育不全,逐漸出現肺大皰,這類自發性氣胸常見於瘦高體形的青少年,在手術過程中,除發現肺大皰外,常不能找到與之相關的肺實質內的基礎病變。這兩類肺大皰破裂引起的自發性氣胸可在劇烈活動、咳嗽、噴嚏後誘發,亦可在安靜狀態下發生。

  2、大泡性肺氣腫破裂

  由於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使肺泡單位過度充氣,久之出現肺泡壁破壞,即小葉中心型肺氣腫和全小葉型肺氣腫,肺泡進一步融合壓迫肺泡間隔和肺間質形成大泡性肺氣腫,其特點是在X線胸片和胸部CT片上可見到大泡內有被壓的極薄的血管和肺泡間隔,以此與巨大肺大皰鑑別。當肺實質內殘氣量進一步增加,壓力過高引起髒層胸膜破裂就出現氣胸。40歲以上的男性多見,常伴有慢性咳嗽、長期吸菸史、支氣管哮喘史等。

  3、肺結核

  20世紀50年代,肺結核是引起自發性氣胸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其發病機制主要是:

  ①陳舊的結核性瘢痕收縮,造成小支氣管扭曲、阻塞,形成侷限性肺大皰破裂;

  ②肺的活動性結核空洞直接破裂;

  ③由結核性損毀肺間接引起對側肺組織代償性肺氣腫,當出現感染、支氣管阻塞時,引起其遠端肺泡過度膨脹而破裂。20世紀80年代,隨著有效的抗結核藥物的應用,肺結核的發病率明顯降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