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醫學科 主治醫師 譚波濤

  眾多脊髓損傷患者長期受到便祕,腹瀉,或便祕腹瀉交替出現的困擾。到醫院也檢查不出什麼原因,不是感染,也不是梗阻。我們稱這種情況為神經源性腸道功能障礙(NBD)。很多人對這種情況手足無措,由於護理措施不健全,大部分患者僅靠灌腸解決問題。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對患者帶來的身體損害不小,而對便祕的解決卻收效甚微。

  那麼,目前有些什麼方法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呢?

  首先:對於便祕的患者(大部分都表現為便祕),我們推薦患者多吃纖維素高的食物。比如綠葉蔬菜,水果等。情況嚴重的患者,每天纖維素的攝入量應在15克以上。我科專門做了食物纖維素含量的健康教育表格,一目瞭然。可在就診時免費獲得,網上也有一些纖維素的含量計算方法,大家也可以查一查。另外也要保證一定的飲水量,最好規律飲水,不可一次大量。有些患者有尿失禁,所以儘量減少飲水,這是不可取的。針對尿失禁,也有專門的訓練方法,後面有機會再提。

  其次,我們建議患者自己紀錄每次排便的時間,有些患者數日不排便都不處理,是很可怕的。大便在體記憶體留過久,對身體危害不言而喻―-相當於吸毒。每次的形狀和量也要做到心中有數,及時調整飲食。如果是住院患者,這些工作都有護士完成。

  接下來講講最重要的方面:建立新的排便反射。脊髓損傷後,腸道失去神經支配,就像打仗的士兵沒了統帥,當然亂成一團糟。所以要儘量儘快恢復排便規律。建議患者在每日或者隔日的早飯後半小時排便,這是腸道在接受食物刺激後蠕動的高峰期,建立排便反射最好。就算沒有便意,也要試著完成排便的一系列動作。另外,在每次進行護理時,需要患者處於比較安靜,放鬆的環境,減少外界刺激。保持舒適的體位。能坐的患者一定要努力保持坐位姿勢。不能坐起的患者建議側臥位,墊好乾淨的紙巾等清潔物品。可以順時針按摩自己的腹部,增加對直腸的刺激,有利排便。我們推薦患者都接受手指直腸刺激(DSR),特別是在等待5分鐘以上仍未有大便排出的患者。手指直腸刺激做起來很簡單,但是卻需要專門的護理人員進行,當然,家屬在經過數次的培訓後也能為患者實施。前提是必須要有專業人員的培訓。手指腸道刺激不僅能協助排便,對尿道括約肌也有一定輔助刺激作用,能減輕括約肌痙攣,增加每次拍尿量,一舉多得。在以上方法都不能使患者排便時,可能還是會用到藥物,包括緩瀉劑,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

  一般來講,經過3~5次這樣的練習,患者很可能已經建立了新的排便習慣,排便所需要的時間也會縮短,生活質量自然有所提高。一些理療措施對神經源性腸道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比如:腹部干擾電,生物反饋點刺激,磁療和振動治療等。

  當然,經濟狀況許可,患者情況又特別嚴重(經多數次訓練仍不能建立反射,或者嚴重失禁/腹瀉的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