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科 副主任醫師 陳舜喜

  脊脊髓損傷後的疼痛,是一個常見的併發症。根據一些國外的資料統計,超過60%的截癱病人,遭受各種由於脊髓損傷引起的疼痛困擾。一份英國的調查資料表明,11%的截癱病人,之所以喪失工作能力,不是由於癱瘓造成的運動障礙,而是由於疼痛。還有一些資料顯示,低位胸髓或者腰髓損傷的病人當中,有23%的病人被劇烈的疼痛折磨,他們甚至幻想“如果能夠免除疼痛,我寧可不要其它的功能,比如性功能,大小便控制功能等等”。

  但是,和其它脊髓損傷併發症相比,比如“痙攣”,疼痛可以說是更加複雜,因為疼痛的機理,目前沒有完全搞清楚。一個疾病,如果機理不清初,那麼相關的診斷,鑑別診斷,治療措施等等都將舉步維艱。目前,國際上對於疼痛的分類,並沒有完全取得共識,筆者在這裡,僅僅給大家就共識比較一致的部分做一個簡單的描述,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今天將要論述的疼痛和相關機理,都是建立在動物模型基礎之上的:

  脊髓疼痛的分類:

  根據“國際疼痛研究學會”的分類標準,脊髓損傷後的疼痛,大致分為兩大類:第一,傷害感受性疼痛,第二,神經病理性疼痛。

  傷害感受性疼痛,分為兩個亞型:

  1、軀體疼痛:顧名思義,和軀體相關,又叫“骨骼肌肉疼痛”。一般來說,這種型別的疼痛,常常被病人描述為“麻木”“疼痛”“和運動相關”“經過休息可以緩解”等等的表現。同時這種疼痛的治療方法,使用“鴉片類藥物(嗎啡,芬太尼)”和“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物(阿斯匹林)”是有良好療效的。

  2、內臟性疼痛:這種疼痛,往往發生在軀幹部位,病人描述為“肚子絞痛”,和其他“說不好是什麼地方疼痛”的疼痛,另外,血管性頭痛,也屬於這個型別。

  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特點,是“尖銳”“放射性”“電擊樣”“燒灼感”的疼痛,可能伴有感覺過敏,痛覺過敏等症狀。以脊髓的損傷部位劃分,共分為三個亞型:

  1、損傷上型:疼痛區域,在損傷平面以上。

  2、損傷內型:疼痛區域,在損傷平面部位。

  3、損傷下型:疼痛區域,在損傷平面以下。

  有些學者認為,心理因素是導致疼痛的一個原因,尤其是各種慢性疼痛,但是,有關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目前沒有有力的量化證據和相關的動物實驗模型。

  疼痛的內科藥物治療方法:

  1、抗抑鬱藥物治療:曾經被認為是治療脊髓損傷後疼痛的首選藥物,尤其是對於“神經病理型疼痛”。比如:trazodone(三氮吡啶),目前正在進行“一期實驗”,但是,這個藥物,對於某些型別的疼痛,比如“彌散性的燒灼樣疼痛”“麻木性的疼痛”效果並不是很理想。關於“彌散性的燒灼樣疼痛”,有的學者認為,melitracen 150mg ,flupenthixol 3mg混合口服,有一定療效。但是,這樣的觀察結果,有待進一步認定。

  2、抗癲癇藥物:一些學者發現,抗癲癇藥物對於脊髓損傷的疼痛有效,比如:valproate(丙戊酸鈉), carbamazepine(卡馬西平), 等等。但是,這些藥物的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因為,根據目前的資料,沒有一種藥物可以完全緩解疼痛,僅僅是某種程度上的改善。

  3、鈉通道阻滯劑:比如:lidocaine(利多卡因)這個藥物,沒有口服劑型,僅僅有注射劑型。很多學者研究了不同注射方式,比如“靜脈注射”“蛛網膜下腔注射”等等。注射這種藥物,可以極大的緩解“自發型疼痛”和“觸覺誘發疼痛”,“頑固型疼痛”。和對照使用“安慰劑”的病人相比,治療效果大於50%。

  4、鴉片類藥物:包括“芬太尼”“可待因”“嗎啡”等等。一般認為,這一類藥物,對於神經病理型疼痛的療效,不如骨骼肌肉型疼痛。但是,目前有一些觀察結果顯示,鴉片類藥物,比如“芬太尼”,如果採用特殊的給藥途徑――比如“鞘內注射”,同時配合其他藥物(例如“可樂定”),對於神經病理型疼痛,同樣有很好的療效。另外有學者發現,鞘內注射“嗎啡”與“可待因”的混合製劑,可以極大緩解疼痛,但是,單純注射一個藥物無效。除了“鞘內注射”,硬膜外注射也被證實有效。

  5、Clonidine(可樂定):這個藥物,曾經是一種“中樞性降雪壓藥物”,作為降壓藥物,目前已經淘汰。在治療脊髓疼痛方面,一般採用注射方式,比如“鞘內注射”“硬膜外注射”等等,同時這個藥物往往和其他藥物混合應用,比如和鴉片類藥物混合注射被證實可以緩解疼痛。

  6、鉀通道阻滯劑:例如:4-aminopyridine(4-AP),這個藥物,口服的療效,不如注射。一些研究人員發現,注射4-AP,可以在緩解疼痛的同時緩解下肢痙攣。但是,這樣的研究結果,往往是在小樣本群病人身上,結果也沒有經過嚴格的量化分析。

  7、NMDA受體興奮劑:這一類藥物,主要是激動中樞神經的“穀氨酸受體”,從而作用於中樞痛覺感受機制,代表藥物比如:ketamine(氯氨酮),這是臨床上一種很常用的幼兒靜脈麻醉藥物。被證實可能對於“神經病理型疼痛”有效果,但是,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8、GABA受體激動劑:代表藥物:baclofen。很多動物實驗表明,這個藥物可以抑制“神經病理型疼痛”,也可以抑制“骨骼肌肉型疼痛”。一般來說,這個藥物,目前比較流行的治療方法,是“鞘內注射”,也就是把藥物直接注射進入病人的脊髓腔內,不但對於疼痛,而且對於緩解脊髓損傷以後的劇烈痙攣,也是有好處的。但是,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這種治療方法,無論對於痙攣還是疼痛,都沒有明顯的效果。

  外科治療措施:

  1、經皮神經電刺激:也就是通過面板的外接電極進行相應的刺激,沒有可靠的證據認為這個療法有效,但是一部分骨骼肌肉疼痛的病人和一些“損傷內型”的神經病理疼痛的病人報道這個療法可以緩解症狀。

  2、脊髓刺激療法:這個療法,目前被證明對於“不完全性損傷”最有效,但是治療效果,會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而逐漸下降。這種療法,對於一般的完全橫斷病人,效果不好,有些完全橫斷的病人,損傷平面以下會出現劇烈的疼痛,對於這種來自感覺喪失區域的疼痛,脊髓刺激療法沒有被證實有效。

  3、大腦深部刺激法:這種治療方法,在1970-1980年曾經風靡一時,但是,1990-2000年就消失了。關鍵是操作難度大,難以通過“美國國家食品與藥品管理委員會”(FDA)的醫療審查,為了治療疼痛,而在大腦內部進行手術,對於任何人來說,總有一些得不償失的感覺。傳統上說,這種手術僅僅是用於那些對於其他一些治療方法都無效的病人,而且病人的疼痛已經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從而使病人下定決心接受大腦手術來最終抑制疼痛。

  4、脊髓側索切斷術,雙側脊髓側索切斷術:脊髓側索,是痛覺傳導衝動在脊髓階段的必經之路,理論上認為,切斷了這個解剖結構,會終止疼痛。一些臨床證據也顯示,這樣的療法,由於那種“劇烈針扎樣疼痛”,有一定效果,但是,對於其它型別的疼痛則沒有效果。也有的外科大夫認為,如果要進行這種手術,那麼必須選擇“雙側脊髓側索同時切斷”的術式,否則,切斷了一側,那麼對側保留的結構,很可能放映亢進,從而變本加厲的折磨病人。但是,這種治療方法的弊病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等於在病人原本橫斷的脊髓上面再加上一刀。手術以後,很可能導致病人原本有殘存的一些功能,比如大小便控制功能,比如性功能等等進一步退化甚至完全喪失。另外,這種治療方法,理論上也不是無懈可擊的,很多完全橫斷的病人,會感到來自損傷平面以下的劇烈疼痛。這樣的情況,你怎麼切呢?

  5、後根切斷術:脊髓後跟,是感覺傳入的第一站,人們的痛覺和溫度感覺,從後跟傳入,然後在同側上升1-2個脊髓階段,轉到對側,形成我們上面提到過的“脊髓側索”,然後進一步上傳到大腦。第一篇關於這個手術的學術報道,發表於1976年。從那以後,很多外科醫生在脊髓損傷的病人身上進行這種手術的嘗試。通過研究對比發現,這種手術,對於“損傷平面型疼痛”,“損傷平面以下型疼痛”和但側軀體疼痛,有很好的療效。手術方式,一般可以選擇電切除,后角淺錶板層凝固切除,或者顯微外科切除等等。切除範圍,一般從損傷部位算起,向上兩個階段。目前,比較先進的手術方式,是“自發髓內記錄裝置引導下的背根切除術”,這項新技術,使得25名受試者當中的21人達到了50%-100%的緩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