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主任醫師 楊希川

  白癜風較常見,儘管不危害健康,但因為影響美觀而對患者造成困擾,很多人一見到白斑,首先想到白癜風,實際上表現為白斑的面板病種類繁多,因為容易混淆,在門診和網上諮詢的患者很多,特別把常見的表現為白斑的面板病總結成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白癜風

  表現為色素脫失斑,典型的顏色像白紙一樣白,周圍色素較正常面板稍深,但早期白斑可以脫色不完全。

  節段型白癜風:沿右面部呈單側帶狀分佈。

  白癜風:大部分面板變白,僅剩少量正常面板(色素加深)。

  白癜風:引起頭髮變白,白斑上毛髮變白是白癜風的特點之一,可幫助確診。

  白癜風:處於恢復期,白斑中可見色素島。

  三色白癜風:在白斑和正常面板間有一條顏色均勻的褐色帶。還有四色和五色白癜風。

  暈痣:發生在痣周圍的白癜風,40歲以上多發暈痣,要排除其他部位有黑素瘤的可能性

  白癜風分為:兩型、兩類、兩期。兩型:尋常型和節段型,後一型沿某一側帶狀分佈。兩類:完全性白斑和不完全性白斑,後一類容易誤診,但處於早期,治療效果更好。兩期:進展期和穩定期,不同時期治療方法不同,治療反應也不同。

   二、貧血痣

  與貧血無關,只是區域性血管功能異常。為色素減退斑,只是色素變淡,不會像白紙一樣白,多數出生就有,但也可後天發生,一般出現後不變化,不會進一步變大或變白。磨擦白斑和周圍部位時,周圍面板變紅,白斑不紅,白斑看起更明顯。如果用玻片壓迫,則白斑變得不明顯。Wood燈檢查:貧血痣消失。

  貧血痣:磨擦白斑和周圍部位時,周圍面板變紅,白斑不紅,白斑看起更明顯。

  貧血痣:如果壓迫面板,則白斑變得不明顯。

  三、無色素痣

  無色素痣常出生時或出生不久出現,可呈片狀、呈節段性(分佈與節段型白癜風類似)或漩渦狀分佈,表現為色素減退斑,不會像白癜風那麼白,周圍也沒有色素增深,邊界模糊不規則,常呈鋸齒狀。持續終生不變,不會進一步變白。

  無色素痣:邊界模糊不規則。

  無色素痣:呈節段性分佈,為色素減退,形成不規則,邊界不清。

  無色素痣:漩渦狀分佈。

  四、花斑癬

  又稱“花斑糠疹” ,由糠秕馬拉色菌引起。一般表現為面板淡褐色斑或灰白色斑,表面有非常細薄的鱗屑,不癢不痛。好發於皮脂豐富的部位,特別是胸背、面頸部,常多發,對稱分佈。當表現為灰白色斑時,注意不要誤認為“白癜風”。特別是在嬰兒病例,發生於面部,由於經常擦洗鱗屑較少時容易混淆為早期白癜風。可做真菌檢查確診。Wood燈檢查:呈淡黃色或淡褐色熒光。

  花斑癬:發生於面部,由於經常擦洗鱗屑較少時容易混淆為早期白癜風。

  花斑癬:當表現為灰白色斑時,注意不要誤認為“白癜風”。

  五、Bier斑( Bier spots)

  又稱Marshall-White綜合徵,由血管功能異常引起,好發於四肢,為直徑1~2cm大的多發的淡白斑,周圍面板正常或呈粉紅色,肢體下垂時明顯,抬高後變淡或消失。

  Bier斑:為直徑1~2cm大的多發的淡白斑,肢體下垂時明顯,抬高後變淡或消失。

  六、白色糠疹

  又名單純糠疹,俗稱“桃花癬”、“蟲斑”,但與蛔蟲等寄生蟲感染無關。常見於3~16歲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自愈。早期為紅色或粉紅色,後期呈淡白色,表面有細小鱗屑。常多發,也可單發。多見於面部,少量可發生於軀幹四肢。病因不清,有些認為與糠秕馬拉色菌有關。

  白色糠疹:表現為呈淡白色,表面有細小鱗屑。

  白色糠疹:面部最好發,但有時可發於軀幹四肢。

  七、特發性點狀白斑和老年性白斑

  這兩種病可能是同一種病,均表現為針頭至豆大的乳白色白斑,邊緣無色素加深,在老年性白斑,白斑處稍凹陷。儘管表現為色素脫失斑(同白癜風),但一旦出現,大小不變,數量隨年齡增加。

  特發性點狀白斑:表現為針頭至豆大的乳白色白斑,常隨年齡增多,但不增大。

  八、炎症後色素減退(白斑)

  常有在外傷(包括燒傷或潰瘍後瘢痕等)、紅斑狼瘡、扁平苔蘚、硬化性萎縮性苔蘚等損害部位。

  九、其它:

  除了以上常見的表現為白斑的面板病,還有很多,如斑駁病,白化病、對稱性進行性白斑、偽梅毒性白斑及一些綜合徵伴發的白斑等。

  以上絕大多數表現為白斑的面板病,包括白癜風,其白斑對健康並無影響,僅在影響美觀時才需要醫治,對可自愈的,如白色糠疹,一般沒有必要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