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理諮詢科 住院醫師 張豔

  小時候缺愛對我們的現在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影響,影響最大的就是親密關係。那麼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來看“桃子的桃”的答案。這也是今天壹心理給大家的禮物――真是一個悲傷的問題。童年缺愛,說的是極度缺愛那種,似乎到現在也沒看到特別好的解決方式。一般來說,像這種情況都會尋求心理補償,瘋狂地愛人與被愛,這種感覺會像上癮一樣停不下來。

  為什麼?

  因為無論獲得多少愛,骨子裡總是潛伏著一種不安全感――連父母都沒有辦法疼愛自己,那麼還有誰能無限制地包容、無限制地愛自己?還有誰會長長久久永不離開?當然就只能無窮盡地付出愛,或者需索愛,來填補內心深處無窮盡的大洞。那麼也當然,填進去再多,也都得不到滿足。因為問題的根本在於你並不是需要多少愛,而是,在心底深處你實際上對任何人都沒有信心。

  無法信任,我認為這才是「缺愛」的本質。――所謂「信、望、愛」,「信」在第一位。對人沒有信心→需索→不滿足→更沒有信心→增加需索度……死迴圈。這也是最高票的答案所體現出來的問題所在。見過的例子裡,似乎恢復得最好的是尋求了宗教的幫助――因為相信神的愛是無限的,永不枯竭的。看上去似乎挺不錯,但是從神那邊得到的愛也沒有辦法轉換成對人的愛,以及最重要的對人的信任。仍舊以的答案為例,他說,「我對待朋友非常無所謂,可對待愛人總是非常苛刻。」這簡直是一定的。因為你沒有辦法全心全意地相信任何一個人,不管他們有多麼愛你。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認為是:什麼時候出現一個能夠讓你全心全意信賴與依靠而沒有半點不安全感的人時,心裡那個大洞自然會慢慢填補上,「缺愛」就不再存在了。但是,這種機率很低很低。另外一個比較好的例子,也是比較極端的是――永遠理性地對待人、事、物。這種理性有時會損失一些感性的樂趣,但是,理性的前提會把對人的期待值降到最低,受傷害的可能性減至最小,逐漸地,會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得越來越通透,因此能夠接受絕大部分的人之常情――比如失望,比如背叛,比如分離――而不覺得特別難過或者被打擊。

  很難相信人?那麼就乾脆不要信好了嘛。期待度為100,哪怕得到的是99,都會失望;期待度為0,哪怕得到的是1,都會覺得賺到。所以前面提到的「信、望、愛」,「望」在第二位。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而且,自然談不上「缺愛」,他們多數非常自愛――自己愛自己就夠了。沒有「信」和沒有「望」,其實都是缺「愛」而至無法「愛」的表現。不管是絕望地死迴圈,還是把期待值歸零,都很極端,一端極感性,一段極理性。

  大多數人遊走在這兩端中。其實童年不缺愛的人也未必能好到哪裡去,「愛」與「安全感」是永恆的稀缺品與搶手貨,對任何人都是。缺愛、缺乏安全感時的空虛寂寞冷,誰都可能遇到。只是,很多人也許混混沌沌就過去了,但這種感受對於幼年受過傷的人格外刺痛。敏感――也是童年陰影帶來的後遺症之一。粗線條一點,淡化感官與神經的敏銳度,放寬心胸,也有好處――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身邊的人。放過自己,也放過別人,起碼錶面上要像一個正常人,也許久了,就真的正常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