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科腫瘤 主任醫師 張友忠

宮頸癌是危害全世界婦女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也是中國婦女最常見的生殖系統惡性腫瘤。自五十年代以來,我國廣泛開展了巴氏塗片和宮頸癌的普查普治工作,使宮頸癌發病率及死亡率都明顯下降。但近年由於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增多,宮頸癌發病率在我國又有明顯上升趨勢,且患者趨於年輕化。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婦科腫瘤張友忠

    宮頸癌發病的高危因素

    (1)感染因素

    1)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目前國內外研究已證實HPV是宮頸癌的主要病因。HPV有100多種亞型,宮頸鱗癌主要與16、18、31等型別有關,腺癌主要與18、16等型別有關。 HPV主要通過性行為、面板接觸等傳播。

    2)單純皰疹病毒(HSV):目前認為HSV-2是宮頸癌發病的協同因素。

    3) 其他病原體:鉅細胞病毒(CMV)、梅毒螺旋體、滴蟲、衣原體、真菌等感染也可能與宮頸癌發病有關。

   (2)性生活及婚育相關因素

1)過早性生活、早婚:過早性生活(即在16歲以前已有性生活)及早婚(20歲以前結婚)者,因其下生殖道發育尚未成熟,對致癌因素的刺激比較敏感,一旦感染某些細菌或病毒後,易導致宮頸癌。

2)多個性伴侶、性生活活躍、性生活不潔:使HPV、HSV-2、CMV等的入侵機會增加而導致宮頸癌發病率升高。

    3)早產、多產、密產:分娩所致宮頸裂傷、糜爛、宮頸外翻及慢性宮頸炎使宮頸癌危險性增高。

    4)男性性行為及有關因素:配偶有性病史、婚外性伴侶、HPV感染的婦女,其宮頸癌發病率高。此外,前妻曾患宮頸癌的為高危男子,與其有性接觸的婦女,宮頸癌發病率亦明顯升高。

   (3)慢性宮頸疾病

    慢性宮頸疾病如慢性子宮頸炎、宮頸溼疣、產後宮頸裂傷等與宮頸癌可能有一定關係,具有發生癌變的潛在危險。

   (4)其他

    宮頸癌的發病還與內分泌、性伴侶包皮過長、吸菸、經濟狀況、腫瘤家族史、飲食等因素有關。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4年),可能會增加宮頸癌發病危險度,而使用屏障避孕法如安全套、殺精藥膜等則可降低宮頸癌發病率。

    宮頸癌前病變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的總稱,包括CIN1、CIN2、CIN3,其中CIN2-3是真正意義上的宮頸癌前病變。如果不治療,一般經過5-10年大約10%的宮頸上皮內瘤變進展為宮頸癌。

    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

   (1)病史: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婦女為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高危人群,應特別重視,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及細胞學檢查。

   (2)臨床表現

    宮頸不典型增生和臨床前癌(原位癌及早期浸潤癌)多數無特殊症狀、體徵。部分患者有白帶增多、接觸性出血或不規則陰道出血。而宮頸浸潤癌一般均有陰道出血及陰道分泌物增多的症狀。

    1)陰道出血:年輕患者常表現為接觸性出血,發生在性生活後或婦科檢查後。早期陰道出血量少,可僅表現為白帶帶血或陰道點滴樣出血;晚期病例病灶大,表現為多量陰道出血。此外,年輕患者還可表現為月經不規則,如週期縮短、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等;老年患者則表現為絕經後陰道不規則出血。

    2)陰道排液:多數宮頸浸潤癌患者常主訴陰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樣,有腥臭。晚期因癌腫破潰,組織壞死脫落,繼發細菌感染,常有大量膿性或米湯樣惡臭陰道分泌物。

   (3)體格檢查

    宮頸癌的正確診斷、臨床分期高度依靠盆腔三合診檢查,即對宮頸區域性及其鄰近盆腔組織進行仔細而全面的檢查。宮頸癌前病變(CIN)體檢時宮頸可以是光滑或呈宮頸糜爛、宮頸息肉等慢性宮頸炎改變。隨著宮頸浸潤癌的生長和發展,根據不同型別,區域性體徵亦有不同。外生型可見宮頸贅生物向外生長,呈息肉狀或乳頭狀突起,表面不規則,合併感染時表面覆有灰白色滲出物,觸之易出血。內生型則見宮頸肥大、質硬,頸管膨大如桶狀,宮頸表面光滑或有淺潰瘍。

   (4)輔助檢查

    宮頸癌的早期診斷有賴於多種輔助檢查,這些方法各有優缺點,須互為補充。目前國內外較普遍認同宮頸細胞學+宮頸多點活檢(碘染或陰道鏡下)+宮頸管診刮術聯合的早期診斷方法。

     1)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此法是最簡便易行的診斷方法,目前已成為國內外宮頸癌普查的初篩方法。已婚或有性生活婦女均應定期行宮頸細胞學檢查。齊魯醫院宮頸細胞學檢查的方法採用新柏氏液基細胞學檢測技術(TCT),宮頸細胞學檢查報告的診斷標準採用伯賽斯達診斷系統(TBS)。TCT在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等方面明顯高於傳統的巴氏塗片。

    2)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檢查是CIN和早期宮頸癌的重要輔助診斷方法之一。陰道鏡操作方便,病人無痛苦,無交叉感染,且能提供可靠的活檢部位,並能及時拍攝照片,儲存有價值的臨床資料,因此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3)活體組織檢查: CIN和宮頸癌的確診最終都要依據宮頸活檢的病理檢查。宮頸活檢應在陰道鏡指示下進行,事先作碘試驗,選擇病變最重的部位取材並作多點活檢。也可在陰道鏡指示下行LEEP活檢。

    4)宮頸管診刮術(ECC):ECC有助於明確宮頸管內有無病變或癌瘤是否累及頸管。其指徵有:細胞學異常或臨床可疑癌的絕經前後婦女;病變延伸至頸管內;細胞學多次陽性或可疑,陰道鏡檢查陰性或不滿意及鏡下活檢陰性者。

   5)宮頸錐切除術:宮頸錐切術包括傳統的冷刀錐切術(CKC)和宮頸環行電切術(LEEP or LLETZ)。宮頸多點活檢不能完全代替宮頸錐切術,特別是微小浸潤癌(MIC)的診斷或除外浸潤癌,不能以多點活檢為依據。

    6)HPV檢查

HPV臨床感染及亞臨床感染也包括在CIN內。HPV臨床感染係指肉眼可見的溼疣,而HPV亞臨床感染(SPI)係指肉眼不可見,但細胞學檢查陽性,陰道鏡下可見溼疣。對30歲以上女性行HPV-DNA檢查可用於子宮頸癌篩查、ASC-US分層和治療後檢測。

7)其它輔助檢查 

確診後應行胸部X-線檢查、血尿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查,必要時進行靜脈腎盂造影、膀胱鏡檢查、直腸鏡檢查,有條件時可選擇CT、MRI、PET等檢查。

確定子宮頸癌的診斷應為組織病理學檢查。CIN和子宮頸癌的早期診斷應採用子宮頸細胞學檢查、陰道鏡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的“三階梯”程式。晚期子宮頸癌病變明顯時可直接行活組織病理學檢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