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口腔頜面外科 主治醫師 石亮

  放療後口乾燥症是鼻咽癌、口腔癌等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行常規方式放療普遍存在的嚴重後遺症之一。主要機理為放射線損傷了腺泡細胞和導管系統,引起腺泡萎縮,使主要的唾液腺如腮腺、頜下腺等遭受破壞而功能喪失,導致放療後口乾燥症的產生。病理表現為腺體纖維化、脂肪沉積、腺泡萎縮和腺胞壞死。放療時當照射量達10 Gy 時分泌量明顯減少,出現口乾、黏膜充血、口腔黏膜燒灼痛,當照射量達30~40 Gy 時,症狀更加明顯。放療後幾乎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口乾,具體表現為頻繁喝水,進食時用湯水幫助攪拌吞嚥食物還可導致病人疼痛及味覺、講話、睡眠障礙,大量齲齒現象發生等,嚴重影響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後的生存質量。因此,尋找對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後口乾燥症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目前臨床研究迫切而重要的課題之一。

  1、頜下腺移植是當前已被證實行之有效的預防頭頸腫瘤放療後口乾燥症的新治療方法

  研究證實放療後所至的口乾症主要是由於涎腺功能損傷,分泌減少造成。在正常情況下每個頜下腺每日可分泌唾液200~300 ml ,如果儲存一側頜下腺, 就有可能預防鼻咽癌放療導致的口腔乾燥。因此為緩解放療後引起口乾,應儘量避免或減少對涎腺的放射。那麼是否可以採取在放療前把涎腺組織移植到放射線照射野外從而起到保護涎腺正常分泌唾液,保護口腔健康預防口乾症發生呢?國內外學者最新研究證實在放療前將患者的一側頜下腺轉移至頦下間隙,放療時對該部位作遮蔽保護,與常規放療方式相比,即使在放療後也可保持有足夠的唾液流量,能有效減少放療後口腔乾燥的發生,提高鼻咽癌、口腔癌等頭頸惡性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頜下腺移位術預防頭頸部放療後口乾,無論是動物實驗還是臨床實驗初步研究均取得良好的效果,開闢了預防放射性口乾的新途徑。頜下腺移位術是學者們正在探討的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防治放療後口乾症的手術方式。

  2、頜下腺移位術的適應症及禁忌症

  頜下腺移位術作為一項預防放療後口乾燥症臨床治療手段,其手術也具有嚴格適應證與非適應證。其具體表現如下:

  (1) 選擇鼻咽癌等癌轉移的第一站淋巴結非Ⅰ區淋巴結的患者,頜下腺轉位術的先決條件是頜下區和頦下區即頸部Ⅰ區無淋巴結轉移,所以術中應做病理冰凍檢查該區內所有發現的淋巴結。若頸部Ⅰ區有陽性淋巴結轉移,應放棄頜下腺轉位術。

  (2) 若鼻咽癌及口腔癌患者的頜下腺自身功能有障礙,或在手術前已做過放療的患者,都不適合行頜下腺轉位術。

  3、手術方法

  其手術採用常規頜下切口,術中保護面神經下頜緣支。切除頜下區所有淋巴結,送冰凍病理活檢,證實無癌轉移。於二腹肌後腹平面結紮切斷頜外動脈和麵前靜脈之近心端,保護頜下神經節,頜下腺血液供應由其遠心側之頜外動脈和麵前靜脈逆向返流供應。切斷部分下頜舌骨肌,以頜外動脈和麵前靜脈遠心段及頜下腺導管為蒂,把遊離的頜下腺移位於頦下區,以可吸收縫線將頜下腺固定至二腹肌前腹深面,並以金屬絲固定於腺體周圍作為放射治療時標記腺體位置。置引流條,分層關閉創口。

  4、頜下腺移位術----頭頸部放療患者的福音

  傳統放療後口乾燥症預防及治療常採用改進放射治療技術用調強放射治療( 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 ,IMRT) 或三維適形放療技術優化劑量分佈,保護部分腮腺,從而儲存唾液腺部分功能。已有的研究結果已證實三維適形放療不能有效預防口腔幹;除此外放療中採用保護劑氨磷汀選擇性的保護腮腺組織,及放療後使用唾液分泌刺激物如擬膽鹼藥物也是臨床常採用預防和治療口乾燥症的方式。但這些措施常伴有噁心、嘔吐、低血壓及心率改變等不良反應,而且部分臨床研究也證實使用藥物保護的患者與與未用藥者口乾燥程度沒有明顯差別;另外使用人工唾液或潤滑液來緩解放射性口乾也有部分療效。

  頜下腺移位術是學者們正在探討的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防治放療後口乾症的手術方式。與傳統治療方法相比頜下腺可成功地轉位於頦下區,經適當的遮蔽,即使在放療後也可保持有足夠的唾液流量,能有效減少放療後口腔乾燥的發生,提高頭頸惡性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雖然頜下腺移位術對防治放療後口乾臨床應用指徵及可能發

  生的併發症等仍需作更多的探討,但已有研究顯示的頜下腺移位術治療優勢,預示它的使用將為放療患者減少和避免口腔乾燥帶來的痛苦提供新曙光及福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