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眼科 主任醫師 呂沛霖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英文名稱diabeticretinopathy,縮寫為DR。它是現代社會眼底病領域致盲性第一位的視網膜血管性疾病,也是糖尿病微迴圈併發症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 ,其發病率日漸上升,目前尚無根治的特效方法。因此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眼科臨床的重點內容。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病機制涉及生物化學、超微結構變化以及血液異常等諸多學科,其中心環節是高血糖和視網膜組織缺氧發生的一系列改變,為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在眼底獨特環境中的表現。長期慢性的高血糖症是其發病的基礎,並受全身新陳代謝、內分泌、血液因素等的影響,現公認體力活動少、肥胖、營養過剩是Ⅱ型糖尿病的決定因素。

  在糖尿病調查中,其致盲率為23%左右,而盲人中則有近10%由本病引起。DR發生率隨糖尿病病程發展有所不同,發病5年後視網膜病變發生率約為25%,10年後增至60%,15年後可高達75%~80%。目前認為血糖控制不良者DR患病率為65%,控制較好者為29%,病程大於10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者DR發生率100%,其中62%為Ⅲ期以上病變;控制良好者16%,Ⅲ期佔7%。

  Ⅱ型糖尿病臨床分六期包括前三期的非增殖性的微血管瘤、出血、滲出病變,以及後三期的增殖性新生血管、玻璃體視網膜增殖及視網膜脫離病變,最終導致視力的喪失。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較早較多出現在眼底後極部,最早的改變為視網膜出現微血管瘤和點狀出血,隨著病程進展逐漸出現硬性滲出、棉絮狀斑點、小血管擴張扭曲、交通支形成、增生性質的“視網膜內微血管異常。當病情發展毛細血管閉鎖,眼底出現灰白色棉絮斑,數目可多可少,並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均反映出視網膜血管病變、高滲漏和功能失代償。

  現代眼科臨床積極開展篩選和檢查為有效防治本病成為可能。對確診三期以上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單純內科控制血糖治療並不能阻止視網膜病情的進展。除視網膜鐳射光凝和玻璃體切割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繼發的視網膜新生血管和玻璃體積血等嚴重併發症外,對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具有隱蔽性,往往患者自身無明顯眼部症狀而容易忽視,早期確診的延遲和延誤為後期的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這也是容易導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