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眼科 主治醫師 韋偉

  幾乎每家醫療機構都承認,寒暑假、藝考、入伍或公務員考試之時都是角膜塑形鏡業務的“小高峰”,但很少有機構會對後期的複診和配戴安全詳細說明,更不會提及不良風險。

  “升學、招工、體檢不願做手術的首選”、“戴一晚,第二天就可以脫掉眼鏡;睡夢中摘掉眼鏡”……這些誇張廣告推薦的正是一款和隱形眼鏡外表類似的鏡片――角膜塑形鏡(Orthokeratology Lens)。

  它正風靡於青少年和備考大軍。幾乎每家醫療機構都承認,寒暑假、藝考、入伍或公務員考試時是他們角膜塑形鏡業務的“小高峰”。

  哈爾濱愛爾眼科醫院的醫生十分了解公務員考試步驟,安撫前來問詢的南方週末記者,“現在還早,你提前兩個月來檢查,到時候頭一天晚上戴,第二天即可看得很清楚了。”據醫院網站顯示,2009年至今,已經給2500個患者配戴過了。

  山東濰坊鷹視角膜塑形中心的配鏡人員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配鏡後)體檢95%過關,最近還有二三十個要體檢的等著戴。合肥普瑞眼科醫院更開闢高考生、公務員、徵兵摘鏡綠色通道,優先就診。

  火爆的市場的背後是角膜塑形鏡每副5000-10000元不等的高價,而使用時間只有兩年或更短。據業內人士估計,從2012年開始,角膜塑形鏡市場每年新增使用者約15萬-20萬,還在以30%-50%的年增長率上升。

  作為人體最精密的器官之一,眼球就像一臺照相機。前方角膜和晶狀體就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將外界的光線折射、聚焦到眼球內部。視網膜相當於相機的底片。分佈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訊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

  通過不同的距離調節,人眼改變屈光率使得畫面保持清晰。但對於其中的一些人,眼球的屈光率變大或者前後軸變長,外界畫面成像的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這時,他們只能看到近處景象,對於稍遠處的風景,只能看到一片模糊的畫面。所謂的“近視”就形成了。

  角膜塑形鏡正是通過使角膜弧度在一定範圍內變平,改變屈光率,從而降低一定量的近視度數。

  “其實它是一種特殊設計,鏡片放置在角膜表面,空間空隙靠淚液填充,閉眼通過眼皮壓迫,使得角膜上皮重新分佈,也就是說中間的角膜變薄,兩邊的角膜增厚。”北京大學眼科中心教授、主治醫師陳躍國解釋。

  國內外臨床試驗都表明,如果配戴合理,配戴角膜塑形鏡每年增長的度數可以控制在8-25度以內,而戴普通框架眼鏡則會增長75-100度。

  “這是一種可逆性非手術的物理矯形治療方法,也是目前阻止近視眼發展最好的工具。”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教授、衛生部近視眼重點實驗室主任褚仁遠說。

  然而,令褚仁遠擔憂的是,原本一項先進、嚴肅的眼科技術,在市場推動下已經演變為包治近視的神奇眼鏡。

  “每7個孩子檢測 只有1個合適”

  事實上,角膜塑形鏡並非新鮮事物。早在1998年前,它就以另一種名字“OK鏡”進入國內。當時國家沒有嚴格的審批和管理規定,導致黑龍江、遼寧、四川、湖南、河南、浙江等地消費者因佩戴不當,眼睛受損致殘事件一度發生。

  最轟動的一例是,2000年,一位大連高中生配鏡後導致8級傷殘(殘疾率30%),其母為鑑定跑了六年。“那時候都在亂來,涼開水都可以作為消毒液。二十幾個人眼睛都瞎了,還鬧到了中央電視臺。”褚仁遠還記得當時的情景。

  2007年前後,角膜塑形鏡拾回合法身份,重入中國市場。現在已經發展到第四代產品,國家食藥監部門將其納入“三級醫療器械”,即國家危險性級別最高的醫療器械的管理範圍。

  “這是嚴肅的醫療行為。”褚仁遠反覆強調。

  但在現實中可能並不那麼嚴肅。南方週末記者聯絡了22家醫院或專門的醫療機構,包括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及眼視光中心等,發現角膜塑形鏡的配戴十分火爆,一些機構存在超度數配戴,宣傳內容與實際不符,治療過程不規範等問題。

  在這其中,只有重慶一家眼科醫院明確拒絕了給600度以上視力配鏡的請求。其他醫療機構的態度都是,“建議先去做眼底檢查,再看合適不合適。600度以上也能戴,實在不能戴就建議做鐳射手術”。

  上海喜視光學的驗配師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高度近視驗配起來難度比較大,但主要得參考角膜引數。如果引數合適,最高可驗配到1200度。”

  採訪中幾乎沒有一家醫療機構談及的事實是,我國明文禁止600度以上近視配戴角膜塑形鏡。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食藥總局”)發文顯示,“目前我國已經批准上市角膜塑形鏡的矯正屈光度最高為600度。”

  事實上,角膜塑形鏡的適用範圍十分嚴格:一般要求年齡為8週歲以上18歲以下的青少年;近視度數最好在500度之內;角膜性散光要低於150度;角膜曲率在41.00度-46.00度之間;單眼最佳矯正視力在1.0以上,眼壓正常;另外,還需要測量高角膜離心率以及合適的角膜厚度。

  “我們每7個孩子來檢測只有1個合適。”褚仁遠所在的復旦大學附屬醫院也接收了大量患者。

  據瞭解,市場上的角膜塑形鏡大多是進口品牌,包括美國歐幾里德、美國E&E、日本阿爾法、韓國露晰得等十餘個,因為報關費高,進口產品會比國產更貴,“關稅就要差不多300元/片”。夢戴維主管銷售的陳經理說,這是唯一一家被食藥總局批准的在國內生產的角膜塑形鏡企業。

  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發現,E&E品牌角膜塑形鏡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早在2013年8月16日已過有效期,但仍在銷售。

  後續服務難到位,不良風險被掩蓋

  事實上,配戴合適的角膜塑形鏡只是第一步。真正關鍵的是,後期的複診和配戴安全。

  根據原國家藥監局《角膜塑形鏡經營驗配監督管理規定》,醫院必須對所有配戴者建立檔案,儲存驗配記錄、複查記錄,以保證產品的可追溯性,儲存期為5年。隨訪複查的時間前6個月以內至少7次,6個月之後定期複查,複查內容包括:屈光度、視力、移動度、中心定位、舒適度、熒光素染色、角膜地形圖、眼壓。

  遺憾的是,在南方週末記者採訪中,因各種原因,配戴過的幾名患者都沒有複診經歷。

  “這不是眼鏡店配眼鏡。一定要專業嚴格地按照醫學步驟開展。否則,等到再過十年眼睛出問題太可怕了。”褚仁遠的憂慮不無道理,儘管已經是第四代產品,但不良反應不能完全避免。

  “最擔心的是角膜的感染和發炎,特別是角膜感染。”陳躍國醫生提醒,患者必須要定期檢查,進行嚴格的護理消毒保養。因為每一副角膜塑形鏡都是單獨定製的,如果匹配度不好,過緊或過鬆,不僅起不到治療作用,反而會導致角膜損傷。據瞭解,配戴角膜塑形鏡出現併發症的比例大約是0.3%-0.5%。每百萬配戴人群中,這一數量為3000-5000人。

  較為嚴重的一例發生在昆明。2009年7月28日,王女士的女兒小婷因近視在麥德格公司配了一副角膜塑形鏡,並於8月17日取鏡時簽訂了佩戴協議。當時小婷右眼近視450度、50度散光,左眼近視450度。半年後,家長到麥德格公司投訴,稱小婷出現嚴重眼病,近視度數漲到1000度。而公司則稱,由於患者沒有按要求到公司複查及除蛋白,也未按公司提醒定期到當地醫院檢查,嚴重違反了協議上的複查要求。

  國家食藥總局也曾專發通知提醒潛在風險:由於環境、個體差異等因素影響,即使正確使用角膜塑形鏡也仍然存在發生角膜內皮細胞減少、巨乳頭性結膜炎等眼部疾病的風險。如不按要求驗配,則更容易導致眼分泌物增加、眼充血、淚液過多、視覺變化、異物感等異常現象增加,將使患角膜潰瘍、角膜炎、角膜浸潤、角膜糜爛等的角膜上皮損害、角膜浮腫、虹膜炎、角膜新生血管等眼部疾病的危險性增高,如延誤治療還可能會發生永久性視力損傷。

  更易被外界忽視的事實是,這並不是一種治療近視的眼鏡,它對控制近視度數有效,但矯正效果是可逆的。“不戴視力又會回到原來的狀況。我們國家常常把科學的東西市場化,用市場化過度駕馭科學技術。”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主任張金嵩感慨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