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主任醫師 惠華

  腰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是指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這其實只是一種病理改變,或影像學表現,幾乎是人類衰老過程中並不可少的變化,就像臉上出現皺紋,頭髮發白一樣平常,這並不是一種疾病。

  根據文獻報道,無症狀的人群中,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率很高。有研究對102例無症狀的志願者進行了MRI掃描,年齡14-82歲,平均46.3歲,結果發現椎間盤突出、纖維環撕裂、髓核退變的比率分別為 81.4%、76.1% 和 75.8%。

  一項發表在JBJS的研究顯示,60歲以下無症狀的志願者中,存在椎間盤突出者超過20%。Spine 雜誌有研究還顯示,30歲以下無症狀的志願者中,40%存在椎間盤退變,50-55歲的志願者這一比率上升至90%。

  另外有長期隨訪研究發現,這些存在椎間盤突出的志願者與後續是否出現腰痛以及腰痛的持續時間並沒有相關性。

  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則是指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狀的臨床綜合症。

  其實在英文文獻和專著中,並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症這個名詞,而「sciatica」(坐骨神經痛)和「lumbar disk herniation」(腰椎間盤突出)這兩個詞在有關文獻中出現頻率很高,很多語境中大概類似於中文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當然也有「無症狀性腰椎間盤突出( asymptomatic lumbar disc herniation )」這一表述。

  McCulloch教授是研究腰椎退變性疾病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提出的診斷標準一直沿用至今:

  ①腿痛大於腰痛,主要侷限於坐骨神經或股神經支配區;

  ②皮區感覺異常;

  ③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角度小於正常的50%,或健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④具備肌肉萎縮、無力、感覺減退以及腱反射減弱等4項中的2項;

  ⑤與臨床表現相符的影像學特徵。

  根據上述診斷標準,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理特徵,腰椎間盤突出症不僅要有腰椎間盤突出的病理改變(影像學表現),還必須有相應神經結構損害的臨床表現,疼痛麻木等具有根性分佈的特徵。

  因此,即使影像學上存在明顯的腰椎間盤突出,並且腰部、臀部或大腿等處也存在區域性疼痛,如沒有神經根性分佈的規律,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值得商榷的。

  腰椎間盤突出症保守治療必須臥床嗎?

  國內的專著、中文文獻,甚至教科書,大多都主張腰椎間盤突出症保守治療必須嚴格臥床休息。然而,從檢索英文文獻我們發現結論並非如此。

  脊柱外科最權威的期刊 Spine 雜誌,曾刊發循證醫學證據等級最高的 Cochrane 系統評價,結論認為,與繼續保持日常活動相比,建議急性腰痛的患者臥床休息獲得的收益(疼痛、功能康復)更少;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臥床休息與保持活動相比,幾乎沒有差異。

  與上述觀點一致的文獻很多,並且鮮有主張嚴格臥床的研究報道。由此可見,臥床並不是必須的,如果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礙並沒有嚴重到寸步難行的程度,大可不必人為限制其活動,嚴格要求臥床休息。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適應證

  對此,目前並沒有統一的意見。但有典型神經症狀和體徵就應該手術嗎?

  從NEJM、BMJ等高質量文獻中的觀點來看,對於以下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診斷明確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出現馬尾綜合徵或急性嚴重的區域性麻痺或麻痺進行性加重;伴有頑固的神經根性疼痛(嗎啡不能緩解)或經系統的保守治療6-8(12)周仍不能緩解。

  總的來說,手術是安全的,併發症的發生率也較低,通過手術通常能更快更大程度地改善症狀;但是非手術也很安全,除非出現馬尾綜合徵以及神經損害進行性加重,選擇非手術治療,最終也能獲得較好的結果。

  也就是說大多數的椎間盤切除術都是可以避免的,並且沒有任何長期損害。如果無法忍受其症狀,如果希望儘早恢復,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對於存在腰椎間盤突出,且伴有非特異性腰痛的患者,請不要以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名義,把椎間盤給切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