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梅笑玲

  2015年6、7月份,我組收治的中肛周膿腫、肛瘻病人中有2例手術後半月被確診為結核性肛周膿腫、肛瘻。術後有什麼臨床表現讓我考慮是結核性的呢?主要是午後低熱、創面進行性加深擴大。為使同行提請注意,現將這2例患者的臨床特徵整理如下與大家分享:

  例1趙某,中年男性。因“肛旁腫物反覆破潰流膿水伴疼痛10餘年,加重10天”,以“肛周膿腫、肛瘻”於2015年6月下旬收住入院。一般情況可。30年前曾得過胸膜炎現已愈。專科檢查:騎伏位肛門右前位距肛緣腫塊50px處可見一潰口,觸之有條索樣物通向肛內,左後位肛緣皮下可及約3*4*3釐米包塊,壓痛、無波動感。輔助檢查:

  ①胸部正側位DR:雙肺未見實質性改變。

  ②血常規:WBC:8.58×109/L。於入院當日行(右前位)肛瘻切除術+(左後位)肛周膿腫切開掛線術。術後常規應用抗生素,每日中藥換藥。術後病人持續低熱,體溫在37、3°~37、9°左右,術後第3天曾達到38、5°,當時認為是手術後反應未處理。在抗結核治療之前,體溫從未37°以下。病人疲乏無力、盜汗、消瘦,肛門手術區酸脹,創面{紅,創腔呈口小底大形狀。術後第9天左後位肛門炎塊處所掛的橡皮筋脫落,此時肛門指檢:左後創腔較手術時加深加大(正常情況下手術後9天創面應該收斂了),且有腔隙不斷擴大趨勢。右前肛瘻創面也較術後第1天加大。

  綜合病人的全身症狀和區域性體徵囑患者去省胸科醫院做結核菌素試驗,72小時看試驗結果為強陽性(+++),當時省胸科醫院的醫生就將其收入住院了,病人家屬又回我院辦的出院。經抗結核、營養支援,每日清水沖洗肛門,病人全身情況逐漸好轉,抗結核治療一週後來我科複診,體溫正常,乏力減輕,肛門創面明顯縮小,住胸科醫院14天出院。手術後40天肛門創面癒合。該病人繼續口服藥物抗結核治療。

  例2張某,青年男性。2015年6月底 因“肛門墜脹流膿水反覆發作2年,加重半年”,以“高位複雜性肛瘻”收住入院。患者平素身體健康狀況可,偶自覺乏力,食慾欠佳。2013年-2014年在當地醫院三次行肛周膿腫切開術、肛瘻掛線術、肛瘻切除術。專科檢查:騎伏位,肛門左後位可見一手術瘢痕,瘢痕處可見一潰口,有色白質稠分泌物排出,潰口與肛門之間無條索,指診:肛門後位有一凹陷,壓痛明顯,左中至左後直腸環硬。退指無染血。

  輔助檢查:

  ①胸部正側位DR:雙肺未見實質性改變。

  ②血常規:WBC:15.56×109/L。於2015年7月初在我院行高位複雜性肛瘻切開掛線術,術後應用抗生素、手術創面常規換藥。患者術後持續低熱,每下午1點開始體溫上升,至凌晨2點達最高,T37、2°~37、5°之間,早上體溫37°。患者乏力、盜汗、食慾不振,肛門手術區脹痛。術後12天橡皮筋脫落,脫落後區域性仍然酸脹(一般橡皮筋脫落後,肛門就沒有明顯脹痛感了),以凌晨2、3點時肛門酸脹最重。查區域性手術創面欠新鮮,有較多稀薄分泌物,指診術區創腔呈進行性擴充套件變深,創緣向內捲曲變薄。

  囑患者去省胸科醫院做結核菌素試驗檢查,72小時看結果示:強陽性(+++),確診為結核性肛瘻。全身抗結核、營養支援治療,區域性利福平撒在大黃油紗條上換藥,辨證內服中藥並中藥保留灌腸後,病人體溫正常,乏力、肛門酸脹等症狀逐漸消失,住院1個月肛瘻痊癒出院,回家鄉繼續口服抗結核藥物。

  以上病例給我們提示:痔瘻手術後,創面生長緩慢,甚至呈進行性擴大者要查查是否結核菌感染所致。術後體溫的波動變化,肛門區域性的酸脹感覺都是需要注意觀察的內容。觀察體溫變化時要考慮到病人的體溫下降是不是因肛門疼痛應用了止痛藥、止痛栓後的解熱鎮痛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