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風溼病科 副主任醫師 考希良

  四妙丸由蒼朮、黃柏、薏米、牛膝組成,對於溼熱下注引起的多學科病均有較好療效。筆者2009年~2011年臨床中運用該方治療多種疾病,取得良好療效,現簡要舉隅。

  1、內科

  王某,男,12歲。2010年11月初診。雙小腿反覆出現紫紅色出血點一月。一月前感冒後出現雙小腿伸側面出血點,深紅色至紫紅色,伴腹痛、尿色發紅、雙膝關節腫痛。當地診為過敏性紫癜,予以雷公藤多甙、潘生丁、撲爾敏、蘆丁、山莨菪鹼等治療,諸症好轉。因體育課勞累導致小腿再次出現紫癜,伴輕度腹痛、關節疼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診斷為葡萄疫,證屬溼熱下注,迫血妄行。

  治以清熱利溼,活血通絡。藥用蒼朮、黃柏、丹皮、茜根各10g,川牛膝、澤瀉、赤芍、大小薊各15g,薏米、白茅根、土茯苓、滑石各30g,1日1劑,6劑後,紫癜漸退,未再新起。效不更方,再進12劑,疾病痊癒。隨訪半年未復發。

  按:過敏性紫癜是一種較常見的微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根據臨床表現分為單純型、腹型、關節型、腎型、混合型。中醫屬於血證範疇,且根據不同的表現又名紫斑、葡萄疫、尿血、肌衄等。發病初期病機多為溼熱下注,迫血妄行,經絡瘀滯。治以清利溼熱,活血通絡。方中四妙丸、澤瀉、土茯苓、滑石、白茅根清熱利溼,丹皮、茜根、赤芍、大小薊清熱涼血止血。熱去溼清血止,症狀消失。

  2、面板科

  趙某,女,23歲,2010年8月初診。顏面痤瘡半年。痤瘡散在分佈於額、兩頰、口脣周圍,部分帶有膿頭,痤瘡呈紫紅色,滿面油光,口苦口臭,大便祕結,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診斷為粉刺,證屬肺胃熱盛,溼熱內蘊,治以清熱利溼,洩濁排毒。藥用蒼朮、黃柏、桔梗、黃芩、梔子各15g,熟大黃、生甘草各10g,薏米、全瓜蔞、土茯苓各30g,生地、川牛膝、苦蔘、荊芥、防風各15g,1日1劑,6劑後,面部痤瘡明顯減少,便祕緩解。上方加浙貝、公英各15g、皁刺10g,大黃改為6g,隔日1劑,連服6劑,未再新起粉刺。

  去荊芥防風和生地,餘繼用,隔日1劑,再服6劑,粉刺全無,遺留暗褐色面板。不更方,隔2日1劑,調治2個月,顏面面板正常。

  按:痤瘡是發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面板病,病因多種,最直接因素就是毛孔堵塞,毛囊裡的油脂排不出來,越積越多就形成一個個小痘痘,青春痘就是這樣發生的。多見於青年人面部及胸、背、肩等部位。中醫稱為粉刺,本病人為肺胃溼熱之邪隨經上犯頭面所致。方中四妙丸、土茯苓、苦蔘清利溼熱,黃芩、梔子清熱解毒,熟大黃、全瓜蔞通便瀉熱,生地涼血解毒,荊芥、防風反佐,與桔梗共入肺經升清宣散,且防寒涼太過,後又加上浙貝、皁刺軟堅散結,待熱清溼去便通濁化,則病症消失。

  3、口腔科

  單某,男,48歲,2011年7月初診。口腔潰瘍反覆發作10年,加重1周。潰瘍以頰粘膜、舌緣、脣內側為多,疼痛嚴重,影響進食和說話,大便祕,小便色黃灼熱,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滑數。平素嗜食醇酒及肉類海鮮。診斷為口瘡,證屬脾胃溼熱,治以清利溼熱,洩濁排毒。藥用黃柏、蒼朮、白及、生炙甘草各15g,當歸、雷公藤、熟大黃各10g,川牛膝、大青葉各20g,薏米、白芍、白茅根、土茯苓各30g,竹葉6g,1日1劑,3劑後,口腔潰瘍疼痛明顯緩解,未再新發。

  再服5劑,二便舒暢,口腔潰瘍已經大部癒合。效不更方,囑隔日1劑,再服3劑,口腔潰瘍癒合。去竹葉、白茅根,減大黃為6g,加黃芪15g,囑其隔日一劑,再服3劑以善後。

  按:複發性口腔潰瘍是最常見的口腔粘膜病。潰瘍灼痛明顯,呈圓形或橢圓形,具有周期性、複發性、自限性的特點。典型潰瘍呈黃、紅、凹、痛特徵,即損害表面覆有黃色或灰白色假膜;周邊有約1mm 的充血紅暈帶;中央凹陷,基底柔軟;灼痛明顯。中醫稱為口瘡,多由於飲食不節,嗜食辛辣肥膩,火熱內生,循經上攻,燻蒸口舌,或情志過極,思慮過度,五志鬱而化火,心火亢盛,上炎薰灼口舌。方中四妙丸、土茯苓清利溼熱,大青葉、雷公藤解毒,熟大黃通便瀉熱,竹葉、白茅根清心利尿,白芍合甘草緩急止痛,白及斂瘡。合用諸藥清熱化溼,通便排毒。

  4、婦科

  鄭某,女,28歲,2009年8月初診。產後3個月,全身不適2個月。2個月開始出現全身沉重,腰以下為甚,伴四肢大小關節遊走性疼痛,無關節腫脹,晨起甚,畏風怕熱,動則汗出,便祕溲黃。觀其形體較胖,面紅潤,聲高氣壯,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診斷為產後身痛,證屬溼熱阻絡,營衛失和。治以清熱除溼,調和營衛。

  藥用黃柏、蒼朮、黃芪、丹蔘、木瓜各15g,薏米、青風藤、土茯苓、白芍各30g,川牛膝、雞血藤、忍冬藤、獨活各20g,桂枝、生甘草各6g,1日1劑,6劑後,自述全身如同卸去重物一般輕鬆,關節痛消失,怕風緩解。囑其繼服,隔日一劑,再6劑,症狀緩解。

  按:產後風溼是一個發生於產後(包括流產、小產)百日內出現的肢體、肌肉、關節不適,疼痛,痠痛,重著,麻木,或功能輕度受限的常見病證[1]。臨床中本病以虛瘀多見。本病人病證複雜,畏風怕熱,易讓人判為寒熱錯雜。但詳辨即可根據面紅潤,聲高氣壯,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而診為溼熱內蘊。溼熱阻滯,營衛失和,則自汗,熱隨汗瀉,則怕冷。故以四妙丸清利溼熱,木瓜、青風藤、獨活、土茯苓、忍冬藤除溼通絡,雞血藤、丹蔘、黃芪、桂枝、甘草、白芍則消補兼施,調和營衛。故獲良效。

  5、泌尿科

  肖某,男,32歲,2009年7月初診。排尿困難伴尿道口漿液性分泌物3天。檢查:尿道口紅腫,有白色漿液性分泌物,小便灼熱,尿道不適、發癢,舌紅苔薄黃脈滑數。化驗檢查:未找到淋球菌,支原體陽性。發病前有冶遊史。診斷為為淋證,治宜清熱利溼,化濁瀉毒。

  藥用蒼朮、黃柏各15g,白茅根、薏苡仁、土茯苓、萆Z、車前草、公英、滑石各30g,川牛膝、澤瀉、丹皮各15g,黃芩、生甘草各10g,1日1劑,配合應用氟喹諾酮類抗生素。6劑後,尿道口無分泌物,尿道不適緩解。再服6劑,化驗檢查:支原體呈陰性。

  按: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指由淋菌以外的其它病原體,主要是沙眼衣原體、尿素分解支原體所引起的尿道炎,為最常見的性傳播病之一。中醫稱為淋證或淋濁,多因宿娼戀色或誤用不潔器具,導致溼熱穢濁之邪從下侵入機體,上犯膀胱,溼熱燻蒸,精敗肉腐,氣化失司,濁氣久戀不散所致。治以四妙丸、土茯苓、萆Z、車前草、滑石、澤瀉、白茅根清利溼熱,公英黃芩、生甘草解毒,丹皮涼血清熱,共奏清熱利溼,化濁瀉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