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楊勇

  1、中老年人傷情分析受傷以交通事故傷為主, 其次為跌傷, 頭部著地致顱腦損傷。傷後早期主要表現為腦膜刺激徵, 其次為肢體運動障礙, 病程晚期出現瞳孔異常。由於中老年人腦萎縮、腦實質減少、蛛網膜下腔擴大、血管脆性增加、在受傷時腦組織在顱腔內移動度大, 易使橋靜脈、皮層血管和顱底血管發生損傷出血而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腫和腦挫裂傷,多系減速性損傷, 腦組織發生移動和旋轉所產生的剪應力易致腦幹扭曲, 故受傷後意識障礙較重, 昏迷時間長, 再加上老年人內環境穩定性減弱, 受傷前常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疾患, 機體應激能力降低, 受傷後易引起既往疾病的加重並出現併發症, 所以預後較差, 殘疾程度及死亡率均較高; 存活者中, 中、重度殘疾38.6% ; 死亡24.0% 。病情演變過程中, 以對衝遲發額顳葉挫裂傷、腦內血腫多見,腦挫裂傷後腦水腫、腦腫脹引起顱內壓增高對破裂小血管有暫時壓迫作用, 發揮填塞止血效應, 而入院後強力脫水、手術減壓等因素使顱內壓驟降, 從而減輕對出血點的填塞壓迫止血作用, 解除了對破裂小血管的壓迫, 再加上腦損傷區釋放一些內源性酶以及二氧化碳蓄積、凝血機制障礙和血管痙攣等因素, 使之再出血形成血腫。

  2、少年兒童顱腦損傷特點少年兒童, 尤其是10週歲以下兒童受傷以交通事故傷及高空墜落傷多見, 與其自身年齡低, 危險因素預見能力差有關。嬰幼兒由於腦生理解剖與成人不同, 頭顱相對較大, 而頸肌發育不全, 保護能力較差, 受傷機率大於身體其它部位。由於顱骨彈性大, 能緩衝部分外力, 腦組織在顱內慣性移動較輕, 對衝傷發生率低於成人; 顱骨菲薄, 骨折發生率較成人高, 骨折片刺破硬膜易導致腦挫裂傷和硬膜下血腫繼發腦內血腫。顱骨硬腦膜中動脈溝淺, 硬膜與顱骨粘連緊密, 硬膜外血腫發生率較成人少, 但應警惕遲發硬膜外血腫, 尤其是骨折線靠近矢狀竇時, 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及時複查CT, 以指導治療。靜脈竇骨折處的板障血管、硬膜表面的細小血管, 導致靜脈滲血是血腫形成的主要機制。

  3、青壯年顱腦損傷特點:

  ①多發傷, 常合併肢體骨折, 胸腹閉合性損傷;

  ②駕乘摩托車損傷多見, 車速快, 動力大, 撞力強, 顱腦損傷重, 意識障礙明顯, 常合併原發腦幹損傷。腦挫裂傷、硬膜下血腫、顱內血腫發生率高, 預後差,

  ③再次開顱手術率高,原因是遲發血腫致腦缺血引起的佔位效應, 因首次清除血腫及去骨瓣減壓術後引起顱內壓降低, 可造成小血腫擴大或其它部位出血。

  ④多有開放性傷口且汙染重, 異物多, 合併休克並不少見。

  4、主要救治措施所有患者入院後即入住重症監護室, 以便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常規治療主要是脫水、降顱內壓、抗炎、止血、營養腦細胞和預防應激性潰瘍。有手術指徵者, 開放綠色通道, 術前準備的同時完善相關檢查。術中徹底止血、徹底清除血腫及壞死腦組織, 充分減壓。術式主要是擴大額顳頂骨瓣開顱, 起自前額發跡內中線旁開2cm 向後繞過頂結節,向前止於顴弓中點, 徹底咬平前顱中窩底, 敞開硬膜或減張縫合。對中老年人用脫水藥的劑量要謹慎, 預防顱內壓驟降加重原有挫裂傷或血腫擴大, 在脫水同時加用抗血管痙攣藥物, 如尼莫地平, 可預防腦梗死發生; 加強監護, 術中留置顱內壓檢測探頭, 以便觀察術後顱內壓情況, 指導治療。預防併發症發生,尤其是肺部感染問題, 對短期內難清醒病人, 應儘早氣管切開, 以利排痰。合併症的處理也是決定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首先強調首診醫師仔細查體嚴防漏診, 尤其是昏迷病人查體更應詳細, 切勿粗心大意。合併胸腹閉合性損傷者, 若有手術指徵, 可與顱腦傷同時手術; 或顱腦傷相對較輕時, 先行胸腹部手術。合併四肢骨折處理原則是: 只要生命體徵平穩就應儘早進行骨折的整復與固定, 二者亦可同時施術,因昏迷病人多有躁動不安, 可加重骨折端出血及損傷, 也便於護理, 另外對肺、泌尿系統感染及褥瘡的發生都具有預防作用。

  總之, 中、重型顱腦損傷是各種外傷中最嚴重的損傷, 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一名合格的神經外科醫師除具備基本的解剖知識外, 還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心, 熟悉顱腦損傷的基本處理原則, 熟知不同年齡段顱腦損傷的特點, 及時準確作出相應的救治措施, 加強術中、術後腦保護, 完善專科病症監護與救治, 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救治成功率, 降低致殘和死亡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