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病科 主任醫師 薛一濤

  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中國心力衰竭防治戰略高峰論壇於2015年7月4日在北京隆重召開。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高潤霖院士在會上就中國心力衰竭現狀和研究進展進行了詳細介紹。

  一、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學和疾病負擔

  心力衰竭已成為全球的健康重負,目前全球心力衰竭患者約有2600萬。歐美國家70歲以上人群心衰患病率≥10%。74%心力衰竭患者病程中至少有一個合併症,此類患者更容易發生疾病的惡化,導致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晚期心衰預後比部分實體腫瘤和心肌梗死更差,嚴重者的5年存活率不足20%。心力衰竭同時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在歐洲及北美心衰住院佔住院量的1%~4%,46%出院患者在2個月因心衰惡化再次入院,平均住院時間5~10天,佔據了大量醫療資源,心衰治療費用佔總醫療支出的1%~2%。2010年美國用於心衰的花費約為393億美元,未來10年心衰患者的總花費預計將增加50-100%。

  2003年中國心衰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35歲至75歲人群心衰的患病率為0.9%,保守估計2003年心衰患者大約為450萬。2013年的薈萃分析結果顯示,中國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達1.3%,較2003年增加0.4%。中國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學資料。十二五期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開展了一項基於超聲心動圖和調查表為診斷依據的5萬人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正在進行中,預計明年下半年將得到初步結果。

  中國心衰患者註冊登記研究(China-HF)是正在進行的一項前瞻性、多中心、國內最大規模的住院心衰患者登記研究,涉及100多家醫院。根據截至2014年底提交至資料中心的88家醫院的8516 例心衰患者的臨床資料,該研究新近公佈了病因、臨床特點和治療情況初步分析的結果:中國住院心衰患者最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壓(54.6%),其次是冠心病(49.4%),非缺血性心肌病(26.9%),糖尿病(21.7%),瓣膜性心臟病(17.6%),先天性心臟病(3.5%)。急性心衰發作的誘因包括感染(45%)、勞累過度(26.0%)、心臟容量超負荷(16.8%)與缺血(23.1%)等。

  二、心力衰竭的藥物治療進展

  研究表明,ACEI/ARB、β受體阻滯劑與醛固酮受體拮抗劑是改善心衰預後及減少死亡的主要藥物,約有50%的中國心衰患者在出院後使用此類藥物,而國外患者的使用率在80%以上,因此還需充分加強此類藥物在國內患者中的使用以改善心衰預後。

  中國心衰患者平均每年每人住院2次,每次住院平均每人花費7千~9千元。對中、美、日三國心衰研究的分析顯示,中國心衰患者平均年齡低於美、日兩國患者,其他特徵則無顯著差異,住院死亡率介於美國和日本之間,說明我國心衰治療水平與國際整體水平接軌,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洋地黃是最早用於心衰治療的藥物,隨後出現了利尿劑、血管擴張劑與非洋地黃類正性肌力藥物,但這類藥物只能改善患者心衰症狀,而無法真正延長患者生命。直到上世紀90年代,ACEI/ARB、β受體阻滯劑與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的應用才降低了患者病死率,因此神經內分泌抑制劑治療是心衰藥物治療中的重要里程碑。2014中國心衰指南推薦慢性HF-REF的基本治療方案為ACEI/或ARB-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拮抗劑組成的“金三角”。

  在心衰新藥的探索中,我們一直期待有直接作用於受損心肌細胞,改善心肌細胞結構與功能,促使心肌細胞再生,逆轉心室重構的藥物,以期降低死亡率。重組人紐蘭格林(recombinant human neuregulin-1,rhNRG-1)是直接作用於心肌細胞的藥物,目前處於臨床研究階段。rhNRG-1/ErbB訊號系統參與心肌細胞和心臟胚胎髮育的分化調控,而且與成體心臟功能、心衰發生、發展乃至預後等病理過程密切相關。

  研究結果顯示rhNRG-1可與心肌細胞表明的ErbB4受體結合,增強心肌細胞收縮能力,提高心衰患者的心泵功能、逆轉心臟擴張趨勢、改善其長期預後指標、降低再入院次數與Ⅱ、Ⅲ級心衰患者死亡率。中藥治療心力衰竭的研究也已取得一定結果,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顯著降低NTPro-BNP,改善生活質量。

  三、心力衰竭的非藥物治療進展

  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非藥物治療可進一步改善病人的預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及心臟機械輔助裝置等慢性心力衰竭器械治療發展迅速,基因、幹細胞移植及植物神經幹預等非藥物治療方法也不斷在探索中前進。近年來一些非藥物治療的有效性給心衰患者帶來了轉機,非藥物治療方法也廣泛應用於心衰。

  心衰的非藥物治療包括:再血管化(介入或手術),外科手術或介入治療(二尖瓣修補、左室減容等),雙心室起搏(CRT),ICD,心室輔助裝置,超濾、血液透析,人工心臟,心臟移植。

  EVEREST II隨機臨床試驗對二尖瓣夾(MitraClip系統)與外科修復術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MitraClip系統治療的安全性明顯優於對照組(9.6% vs. 57.0%),而且具有非劣效性,該裝置將於明年在我國進行上市前研究。

  資料表明,中國心衰患者只有50%在心梗後及時接受了再灌注治療,未及時接受再灌注的患者易發生室壁運動異常,影響心功能。降落傘裝置可封堵心尖擴張部位,通過介入方式達到減容目的,避免了外科手術。研究顯示降落傘可降低心衰患者3個月時左室收縮末期容量及左室舒張末期容量。該裝置可通過增加左室收縮的協調性,增強心臟收縮功能,改善心功能分級,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IABP在心肌缺血性患者的治療中非常有效,相關治療經驗比較豐富,應用範圍也較為廣泛,但增加心排出量的作用有限,對嚴重心衰患者的療效不理想。Impelia是通過在左室主動脈瓣下植入馬達以增加心排出量的裝置,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左室功能。

  體外膜肺氧合器(ECMO)能同時改善心臟泵血功能及肺部的氣體交換,維持有效迴圈,減少心臟做功及藥物應用。但ECMO屬於恆流狀態,組織灌注差,因此可與IABP(搏動性血流)聯用,以達到互補的效果。HeartMate II是目前應用比較成熟的機械輔助裝置,FDA已批准該裝置上市。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旦發生心衰,心臟會進入一個衰竭進展和加重的過程,衰竭心臟的心室重構過程不能被逆轉。心衰的預防和治療應該前移,有效治療原發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早期應用防止心臟重構的藥物。今後努力方向應集中於:推進急性心衰的預防,減少住院率,建立合理的急性心衰診治轉運機制,改善和提高終末期心衰的護理水平,進一步探索新的治療方法的研究,促進心衰跨學科的協作研究,加強心衰診治的質量控制和考核,提高患者的教育和支援系統效能,為所有的患者提供公平的醫護條件,同時應重視中藥在心衰治療中的作用,規範中醫藥治療心衰的臨床實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