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傷科 副主任醫師 袁普衛

  骨性關節炎( Osteoarthritis,OA)是多發於中老年人的手部小關節和負重大關節為主的慢性、進行性關節疾病,並且其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升高,好發於膝關節,是老年人關節疼痛和致殘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病理特徵為關節軟骨退變、破壞,繼而出現滑膜和軟骨下骨質病變。

  目前現代醫學對OA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對本病的治療尚無有效方法,骨性關節炎後期關節置換手術對於緩解疼痛及恢復關節功能有較好的作用,但其治療費用較大常常限制其應用。故對於骨性關節炎早期預防應得到更大的關注。

  一、膝骨性關節炎的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病因主要是肝腎不足、慢性勞損和區域性損傷等。其病機一般為本虛標實,而以肝腎不足為本,寒溼、痰瘀痺阻經絡為標。

  (一)肝腎不足。肝主筋,腎主骨。此病的發生與肝腎精氣漸衰,筋骨懈惰,加之過度勞累,傷筋損骨。因此,肝腎虧虛是本病的主要內因。肝腎充盈則筋勁強,關節滑利。在中年以年,肝腎逐漸虧虛,氣血不足,筋骨失其所養,筋軟骨萎,或兼遭風寒溼邪內侵,易發本病。若膝部外傷、勞損,氣血執行不暢,經脈受阻,致使筋骨失養而發病。

  (二)氣滯血瘀。本有勞損,加之運動過度或用力姿勢不當,導致膝部軟組織損傷加重,區域性氣血瘀滯,或久病人絡,氣血瘀滯不行而發病。

  (三)外感風寒溼邪。肝腎不足,氣血虧虛,風寒溼邪乘虛侵襲,留於膝部,阻滯氣血而發為痺痛。

  二、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治未病思想是古代醫家幾千年來在中醫預防和制服瘟疫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思想,主張“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及既病防變”,同時提出了治未病在中醫預防上的優勢,即整體預防和利用資源豐富,中醫中藥來預防疾病,其特色強調人與自然息息相關,要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增強身體內在因素,提高正氣,抵禦外邪。中醫講究整體觀,把人看成有機整體,各臟腑之間相生相剋,氣血津液相互轉化,環環相扣。

  三、膝骨性關節炎的中醫預防策略及方法

  中醫學歷來重視疾病的預防,“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是長久以來中醫學臨床的重要指導思想。中醫預防膝骨性關節炎就是要針對可能導致本病發生的的機制,阻斷疾病發生通路,從而預防疾病發生。

  目前本病的主要病因包括肝腎不足 、氣滯血瘀 及感受外感風寒溼邪導致。OA 的辯證雖不出痺症範疇,但患者常年老,病久且多發於身體負重或活動較多的關節,故肝腎兩虧,氣血雙虛,筋骨不堅乃為本病的主要病機,正如《張氏醫通》雲:“膝為筋之府,膝痛無有不因肝腎虛者,虛則風寒溼氣襲之”。故我們強調補肝腎,益氣血在預防和治療本病中的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