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治療
1、快作用緩解症狀藥物
此類藥物具有迅速鎮痛和改善症狀作用,但不影響骨關節炎病理和病變結構,包括鎮痛藥、非甾體抗炎藥和糖皮質激素等。
鎮痛劑應為骨關節炎首選,非甾體類抗炎藥可用於鎮痛劑無效、不宜使用、或沒有明顯效果的關節炎症者。常用的鎮痛劑為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0.3~0.6/次,2~3次/日,可單獨使用或與非載體類抗炎藥合用,此藥為國外首先推薦,止痛效果好,不良反應少,費用低。另外鎮痛藥還有鴉片樣物質:右旋丙氧酚可待因、曲馬多等。
非甾體類抗炎藥對骨性關節炎患者炎症表現如關節疼痛腫脹積液及活動受限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此類藥物根據對骨代謝的影響分為兩類:
(1)抑制軟骨合成的非甾體類抗炎藥:水楊酸、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2)對軟骨不良反應較小的非甾體類抗炎藥:雙氯芬酸鈉、阿西美辛、舒林酸等。大劑量非載體抗炎藥發揮抗炎作用,小劑量非甾體類抗炎藥發揮鎮痛作用。
治療骨性關節炎,非甾體類抗炎藥劑量應較小為宜,並儘量選用選擇性抑制環氧化酶-2的非甾類抗炎藥,如尼美舒利 0.1 口服 每日二次,美洛昔康15mg口服 每日一次等。目前,又有特異性環氧化酶-2抑制劑羅非昔布和塞來昔布上市。對於其他治療無效的急性關節炎、肌腱炎行關節腔或病變區域性注射糖皮質激素,可能有效。
2、慢作用緩解症狀藥和軟骨保護劑
此類藥物能減緩或逆轉骨關節炎軟骨降解,緩解疼痛和改善關節功能,干擾骨關節炎病理過程。一般見效慢。但停藥後療效可持續一段時間,如透明質酸、硫酸基葡萄糖,可能屬於此類。
(1)硫酸氨基葡萄糖外源性硫酸氨基葡萄糖可補充軟骨基質的丟失成分,抑制炎症過程,延緩骨關節炎的發展,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本品口服易吸收,0.25~0.5一天三次,連服4至12周,治療2周後症狀改善,對硫酸氨基葡萄糖過敏者禁用。
(2)透明質酸 透明質酸溶液的粘彈性及分子遮蔽作用大小和透明質酸的分子量及濃度有關。透明質酸的治療作用表現為關節疼痛緩解,活動度增加及炎症消退,一般出現於治療後一週內,維持時間長達數週至數月。應用分子量大的透明質酸溶液治療,關節腔內半衰期較長,用藥次數少,而分子量較小的透明質酸溶液,用藥次數則較多。目前,國內透明質酸產品有玻璃酸鈉注射液(施沛特),分子量(1.5~2.5)×106,劑型為20mg/2ml,每週一次,關節腔注射,連續五週為一療程,療效可持續半年左右。進口透明質酸有欣維可,分子量為6×106,一般每週注射一支2ml,連續三次為一療程,療效可維持一年左右;不過近期有醫學研究證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無效,值得商榷。
(3)雙瑞醋因(diacerein安必丁):改品為大黃提取物,活性成分為二乙醯大黃酸。實驗研究證明,該品通過抑IL-1B和氧自由基的產生和釋放,抑制金屬蛋白酶的活性及穩定溶酶體膜而發揮抗炎及對關節軟骨的保護作用,改善骨關節炎的病程,用於治療骨性關節炎。
(4)四環素族抗生素:四環素族是一種廣譜抑菌劑,發現它還能對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發揮病情改善作用。尤其是強力黴素和二甲胺四環素,在體外可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的活性。臨床研究發現,用強力黴素100mg,每日1~2次,治療5天能顯著抑制骨性關節炎患者軟骨抽提物中明膠酶和膠原酶的活性。
(5) 戊聚糖多硫酸鈉(Sodium pentasan polysulfate)可抑制金屬蛋白酶和粒細胞彈性蛋白酶活性,減弱白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和前列腺素的能力,改善骨關節炎軟骨下血液迴圈,保護軟骨。一般為 3mg/kg 肌肉注射每週一次,連用四周。
3、其他藥物
(1)骨重吸收劑 雙磷酸鹽可抑制膠原酶和前列腺素活性,改善糖蛋白的聚集,使軟骨層增厚,並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吸收。
(2)細胞因子 如胰島素生長因子-1、轉化生長因子b、白細胞介素-1受體拮抗劑或腫瘤壞死因子-α受體拮抗劑等,能延緩和阻止骨關節炎軟骨降解,增加軟骨基質的合成,促進軟骨的修復,但有待於進一步的臨床試驗。
(3)維生素A、C、D和E:近來有人將注意力放在維生素上,作為預防和改善骨性關節炎疼痛和殘疾的方法。維生素A、C和E是食物中的主要抗氧化劑,證明對骨性關節炎程序有潛在的抗氧化作用。維生素D通過對骨的礦化和細胞分化在骨性關節炎中發揮作用。儘管如此,單用上述維生素治療骨性關節炎的報道很少。1份報告提出29例骨性關節炎接受維生素E600MG/日,治療十天,結果顯示:52%的患者疼痛明顯緩解,而安慰劑族僅4%改善。看來將上述維生素作為骨性關節炎的輔助治療不無好處。
4、治療策略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長期治療是骨性關節炎的治療策略。也就是說,應該在患者出現症狀,而關節軟骨尚未發現明顯病變,關節間隙尚未狹窄及骨贅尚未達到顯而易見的程度即開始預防和綜合治療,並長期隨訪。雙瑞醋因可在治療初期與硫酸氨基葡萄糖並用或單用。抗炎止痛藥依患者疼痛或腫脹等表現而隨時短期應用。透明質酸等補充治療具有良好的改善症狀,改進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對於有適應症狀及有條件的患者應推廣應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