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藥物治療主要針對睪丸因素所致的生精功能低下。目前由於少精症的病理髮生機制的體系理論尚未肯定,藥物機理仍集中在生殖內分泌機制方面。
一、針對激素類藥物
此類藥物治療的依據是:睪酮對於精子發生是必需的,而睪酮受腦垂體黃體生成素所調控。卵泡刺激素主要作用於曲細精管的支援細胞,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結合蛋白,與睪酮相結合,以使曲細精管內有足夠濃度的雄激素,以利於精子發生。
1、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理論上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可直接作用於垂體,促進垂體產生促性腺激素而非使用外源性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來提高垂體促性腺激素水平,但有關此類藥的研究目前較少。GnRH可能作為一種有前景的藥物在以後受到重視。
2、促性腺激素
此類藥早期運用有HCG和HMG,但兩者效果有限,且諸如乳房女性化和精子發生障礙等副反應嚴重,故近來較少報道。最近一項隨機對照實驗表明FSH和LH都能獨立維持精子發生,但FSH在粗線期精母細胞的數目維持上作用更明顯,而使在基因水平上向精子細胞轉化則可用HCG治療(即為LH的代替治療),運用FSH結合LH治療可使得睪丸內雄激素髮揮最大效能。
3、雄激素
早期應用安雄(十一酸睪酮),其對精子的成熟和性腺的刺激有影響。自Adamopoulos提出用十一酸睪酮與它莫西芬聯合治療少精症後很少有關雄激素治療的報道。
4、雌激素拮抗劑
其作用機理是在下丘腦和垂體競爭性結合雌激素受體,雌激素的負反饋作用被有效抑制,導致GnRH、FSH、LH分泌增加,LH等刺激間質細胞使區域性睪酮產生增加,有利於精子發生。此類藥物有克羅米芬,它莫昔芬等。
5、芳香化酶抑制劑
芳香化酶是一種細胞色素P450酶,可存在於睪丸中。這種酶的功能可將睪酮轉化為雌二醇以及將雄烯二酮轉化為雌酮。在動物試驗中經皮植入芳香化酶抑制劑膠囊可降低精漿中雌二醇的濃度,提高睪酮濃度,改善精子發生且利於精子產生。可用於臨床的藥物主要有:睪內酯、阿那曲唑、來曲唑等。
二、其它類藥物
1、抗ROS藥物
此類藥有維生素C,維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等。其機制與其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相關。
2、肉毒鹼
即維生素Bt,其為組織中一種必需的輔酶,少精症患者的肉毒鹼較正常人低。左旋肉毒鹼結合左旋乙醯肉毒鹼可提高精液引數,增加精子活力。
3、中藥
中藥對於治療特發性少精子症和無精子症具有廣闊的前景。中醫認為,腎藏精,主生殖發育,腎陰腎陽是腎精轉化為生理效應的兩種形式,它將維持在統一平衡狀態下。當腎精、腎氣,腎陽、腎陰不足或虛損時,腎之陰陽平衡被打破,則出現男性有關的生殖病理改變。
綜上,由於少精子症的病理髮生機制尚未形成完整系統理論,目前研發的新治療藥物大多在探索病因相關機制中產生,因此需深入研究精子發生和成熟過程以及精子發生和成熟不同階段產生障礙的理論,針對病理髮生機制的各個環節開發更有效的治療藥物。另外中藥應用開發層出不窮,但缺乏作用機理的深入探討,尚需用現代醫學方法填補作用理論方面的空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