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治醫師 張永輝

  一、乳腺癌早期診斷

  1、體檢B超鉬靶乳管鏡MR。

  2、重點強調隱匿性乳腺癌的及時發現(鉬靶鈣化、乳頭溢液、乳頭溼疹、腋窩淋巴結腫大)。

  3、導管內病變乳管鏡定位手術切檢。

  4、腫瘤治療的80%費用浪費在晚期治療,而當前早期診斷及腫瘤篩查重視不夠!

  二、乳腺癌的外科治療進展

  1、保乳術、整形保乳術、同期和延期乳房再造,是乳腺外科未來發展的方向。

  2、腋窩分期:前哨淋巴結活檢(2013進展)以及腋窩淋巴結清掃。

  前哨淋巴結(SLN)活檢是cN0期乳腺癌患者的標準療法(非cN0不做)。大量的文獻證實,前哨淋巴結陰性患者不需要腋窩淋巴結清掃(ALND),最新研究發現,對於一些SLN陽性患者腋窩淋巴結清掃也並非是必需的。

  ⑴ACOSOGZ0011試驗證實,對於前哨淋巴結活檢陰性患者,前哨淋巴結切除術與腋窩淋巴結清掃術(ALND)相比,6年區域性控制率和生存率無顯著差異,前哨淋巴結切除者死亡率更低。

  ⑵符合ACOSOGZ0011准入標準的前哨淋巴結陽性的患者(cT1-2N0期,SLN陽性≤2枚,保乳術後全乳照射治療)前哨淋巴結切除術與腋窩淋巴結清掃術(ALND)相比,長期區域性控制率和生存率無顯著差異,ALND並非是必須的。

  ⑶對於不符合ACOSOGZ0011准入標準的前哨淋巴結陽性患者(乳房切除術後未接受放療,接受部分乳腺照射或進行化療等)ALND未必是必須的,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三、乳腺癌術後放療

  1、術後放療指徵

  保乳術,除外:70歲以上、病理Ⅰ期、激素受體陽性、切緣陰性的患者鑑於絕對複發率低,全乳放療後乳房水腫,疼痛等不良反應消退緩慢,可以考慮單純內分泌治療而不行放療。

  改良根治術:

  ⑴原發腫瘤最大直徑≥5cm,或腫瘤侵及乳腺面板、胸壁。

  ⑵腋窩淋巴結轉移≥4枚。

  ⑶淋巴結轉移1~3枚的T1/T2,目前的資料也支援術後放療的價值。其中包含至少下列一項因素的患者可能復發風險更高,術後放療更有意義:年齡≤40歲,腋窩淋巴結清掃數目<10枚時轉移比例>20%,激素受體陰性,HER-2/neu過表達等。

  乳房再造和放療的時間安排。

  2、放療和化療、內分泌治療的順序安排

  保乳術:

  無輔助化療指徵的患者術後放療建議在術後8周內進行。由於術後早期術腔體積存在動態變化,尤其是含有術腔血清腫的患者,所以不推薦術後4周內開始放療。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應在末次化療後2~4周內開始。內分泌治療與放療的時序配合目前沒有一致意見。

  改良根治術:術後放療應在完成末次化療後2~4周內開始。個別有輔助化療禁忌證的患者可以在術後切口癒合,上肢功能恢復後開始術後放療。內分泌治療與放療的時序配合目前沒有一致意見,可以同期或放療後開展。

  3、保乳術的放療定位

  推薦放置4~6枚惰性金屬夾(例如鈦夾)作為放療瘤床加量照射的定位標記(術前告知患者);整形保乳腺體瓣移位不和面板切口一致時,推薦腺體殘端亦給予惰性金屬標記。

  四、乳腺癌的新輔助治療(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

指徵:

⑴臨床分期為ⅢA(不含T3、N1、M0)、ⅢB、ⅢC期。

  ⑵臨床分期為ⅡA、ⅡB、ⅢA(僅T3、N1、M0)期,對希望縮小腫塊、降期保乳的患者,也可考慮新輔助化療。

  意義:

  ①新輔助化療是區域性晚期乳腺癌或炎性乳腺癌的規範療法,可以使腫瘤降期以利於手術,或變不可手術為可手術。

  ②若能達到病理完全緩解,則預示較好的遠期效果。PCR可遇而不可求

  ③對於腫瘤較大且有保乳意願的患者可以提高保乳率。

  後續處理

  部分乳腺癌對新輔助化療初始治療方案不敏感:若2個週期化療後腫瘤無變化或反而增大時,應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需要更換化療方案(體內藥敏檢測)或採用其他療法。

  Her-2強陽性、FISH、CISH檢測陽性乳腺癌新輔助治療引入曲妥珠單抗PCR率提升近一倍。

  接受有效的新輔助化療之後,即便臨床上腫瘤完全消失,也必須接受既定的後續治療,包括手術治療,並根據手術後病理結果決定進一步輔助治療的方案。

  殘存腫瘤的組織學分型、分級,ER、PR及HER-2等免疫組化結果可供參考。無論是術前還是術後獲得的病理資料,只要出現1次ER、PR或HER-2陽性,就可以給予相應的內分泌治療或曲妥珠單抗治療。

  五、乳腺癌輔助化療(基於分子分型、復發風險、內分泌反應性制定方案)

  1、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更新。

  2、三陰性乳腺癌。

通過基因分析,三陰性乳腺癌(TNBC)能夠被分為6個叢集―基底細胞樣1(BL1)、基底細胞樣2(BL2)、免疫調節(IM)、間充質樣細胞(M)、間充質樣幹細胞(MSL)和管樣雄激素受體(LAR),以及不穩定的叢集(UNS)。目前已知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對化療的治療反應各不相同,研究者確定了130名TNBC基因表達微序列。

所有的患者都接受新輔助化療,治療方案為序貫紫杉烷和基於蒽環類藥物的方案,並且這些患者都具有可供評價的病理完全緩解(pCR)資料,研究結果顯示BL1亞型pCR率最高(52%),BL2和LAR的pCR率最低,分別為0%和10%。TNBC亞型和pCR狀態顯著相關(P=0.044)。似然比檢驗提示TNBC亞型是pCR狀態的獨立預測因素。

  3、多柔比星+環磷醯胺

  研究者對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多柔比星聯合環磷醯胺或紫杉醇單藥治療有效性和毒性反應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多柔比星聯合環磷醯胺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療效優於紫杉醇,但是紫杉醇治療的毒性反應要小於多柔比星聯合環磷醯胺方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