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副主任醫師 崔翔

  中醫學倡導“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認為人體臟腑功能活動與自然界的四季陰陽消長變化是密切聯絡的,從“五臟應四時”理論分析,肝臟在四時中應春,春季是肝的生理機能比較旺盛的季節,也是肝病的好發季節,同樣也是肝病患者養生的黃金季節。

  春季,從農曆的1月到3月,包含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等六個節氣。在這個季節,以適當的養生方法養肝、保肝,維護和加強機體陰陽平衡,從而可以達到機體“陰平陽祕,精神乃治”,避免慢性肝病的復發或加重。那麼對於慢性肝病患者如何才能做能做到在春季“順時養肝”呢? 首先,要調養精神,保持心情舒暢,心態平和。肝病養生首先要在精神和心態上調養。《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正是提醒人們要保持平和心態,防止疾病發生和發展。人們常說“怒傷肝”、 “肝火太旺”,生氣發怒易導致肝失疏洩,氣機紊亂而誘發疾病。

  特別是在春季,肝氣開始生髮,情志抑鬱,有礙肝氣的生髮,影響肝臟的疏洩功能,進而影響其他臟腑的生理功能,導致疾病滋生,因此要想肝臟強健,要注意情志養生,學會制怒,卻煩惱,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在心態上,保持樂觀情緒,以寬厚從容的態度面對生活,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實際出發,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慢性肝病患者,不宜從事重體力勞動,也不宜飲酒、熬夜。為人處事應胸懷坦蕩,不要和他人攀比,過於爭強好勝,保持心態平和。只有認識了這些道理,在情志上學會了調節和適應,這才能為肝病的養生打下基石。

  第二,合理飲食,宜辛甘而省酸。中醫理論藥性有“五味”,即酸、苦、甘、辛、鹹。對於飲食來說也亦然,春季養肝飲食總的原則是宜選辛、甘溫,忌酸澀。內經中“春三月,此為發陳”,春天萬物復甦,推陳出新,陽氣升發,為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順應肝氣的生髮之性,對於早春時節應適度食用 “辛溫發散”之品,如大蔥、生薑、大蒜、韭菜等食物。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天為肝氣旺盛之時,“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多吃酸的食物會影響春天陽氣的升發和肝氣的疏洩,並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乘脾犯胃,對脾胃造成更大傷害, 應適當吃一些甘味的食物,甘味入脾,培補脾土,可有效防止肝火,如蜂蜜、大棗、山藥等。

  此外還應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滋潤食物。還可選用具有養肝、健脾、清熱解毒等作用的春季時令野蔬,如香椿、百合、春筍、薺菜、馬齒莧、茵陳等,以養肝,健脾,解毒,利溼。到了晚春時節,氣溫日漸升高,飲食更要注意清淡,不宜進食羊肉、狗肉、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更不能盲目使用溫補藥物。因為氣溫上升,溫補藥會加重身體內熱,即使是體質虛弱的患者,也應以清補與平補為原則。 第三,夜臥早起,適度運動。《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實寒變,奉長者少。”中醫認為,肝主筋。堅持鍛鍊則能舒筋活絡,有益肝臟健康。

  春天裡,人們常會出現“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睏乏嗜睡,可以通過運動來予以消除,絕不能貪睡懶起,因為中醫認為“久臥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迴圈不暢,筋骨僵硬、脂肪積聚,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遂致體質虛弱,病患滋生。而應該早點起床,多到戶外活動,各人應根據自身體質狀況,選擇適宜的鍛鍊專案,活動時要和緩輕柔,切忌過度勞累,使心情舒暢,肢體舒展,以適應春生之氣,使身心融入春天的勃勃生機之中,既提高了身體素質,也在無形之中增強了心身健康。最後,慎起居,避風寒。春天,氣候多變,乍寒乍暖,一日三變,要特別注意防風禦寒,“風邪”為百病之長,為春季主要致病邪氣,春季是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也容易誘發肝病的復發和加重。因此,在春季養肝還要注意,要順應氣候變化,慎起居,注意防寒保暖,不使陽氣受遏。

  《攝生訊息論》也說:“春季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理,時備薄衣,溫暖易之,一重漸減一重,不可暴去。”民間也有諺語云:“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也說的是這個道理。這種科學的防寒保暖方法,有利於維護人體陽氣,能有效地抵禦風寒之氣侵襲,預防春季流行病的感染,防治肝病的復發季加重。正如《黃帝內經》中說“起居有常,不妄做勞”,“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病安從來 ”。 春季是慢性肝病易於活動和復發的季節,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悉心調養,合理的養生調攝在一定程度可以避免其復發和加重,對於慢性肝病患者來說,建議及時到醫院去複診,發現早期病變,防患於未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