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頸肩部、手臂疼痛,頸部僵硬,活動受限。頸肩痠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噁心嘔吐,眩暈,猝倒。有的一側面部發熱,有時出汗異常。手握物無力,握物落地。有些病人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眼部不適、耳鳴、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c感等症狀。有少數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也有吞嚥困難,發音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與發病程度,發病時間長短等有關。
體查可見
椎旁或棘突壓痛,頸椎活動範圍受限,椎間孔擠壓試驗時出現根性痛或麻木,椎間孔分離試驗上肢疼痛麻木減輕,神經根牽拉試驗(臂叢牽拉試驗)出現肢體麻木或放射痛,肌力下降或肌張力增加,霍夫曼等病理徵陽性。
頸椎病的分類
1、神經根型
在頸椎病中發病率佔50%-70%,椎間孔變窄致頸脊神經受壓、多見於 4-7頸椎。早期症狀為頸痛和頸部發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著受壓神經根的走向和支配區放射,有時症狀的出現與緩解和患者頸部的位置和姿勢有明顯關係;患側上肢感覺沉重、握力減退,有時出現持物墜落。
2、脊髓型
導致脊髓受壓、炎症、水腫等。主要表現為:下肢麻木、沉重,行走困難,雙腳有踩棉感;上肢麻木、疼痛,雙手無力、不靈活,精細動作難以完成,持物易落;軀幹部出現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部、腹部、或雙下肢有如皮帶樣的捆綁感。
3、交感神經型
激惹了神經根、關節囊或項韌帶上的交感神經末梢。主要表現:頭暈、頭痛、睡眠差、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眼脹、視物不清;耳鳴、耳堵、聽力下降;鼻塞、“過敏性鼻炎”,咽部異物感、口乾、聲帶疲勞等;噁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等;心悸、胸悶、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或發熱。
4、椎動脈型
骨刺、血管變異或病變導致供血不足。主要症狀:發作性眩暈,複視伴有眼震。有時伴隨噁心、嘔吐、耳鳴或聽力下降。這些症狀與頸部位置改變有關;下肢突然無力猝倒,但是意識清醒,多在頭頸處於某一位置時發生。偶有肢體麻木、感覺異常。
5、複合型
以上兩種或兩種以上型別同時存在。
特殊檢查:可以通過CT明確椎管狹窄程度,MRI可以瞭解脊髓壓迫情況,指導治療方案的確定。
診斷
頸椎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及影象檢查,但在條件許可時,借用一些輔助方法,可對確定病變的性質、部位及鑑別診斷有一定幫助,如奎根氏試驗、脊髓造影、椎動脈造影等。
鑑別診斷
神經根型頸椎病鑑別
表現為臂叢神經痛,需與肌萎縮型側索硬化症、前斜角肌綜合徵或“胸廓出口綜合徵”, 鎖骨上腫物或Pancoast腫瘤,肩痛和肩部疾患,神經根炎,心絞痛,風溼病等鑑別。
脊髓型頸椎病鑑別
需與脊髓腫瘤,粘連性脊髓蛛網膜炎,脊髓空洞症、後縱韌帶骨化等鑑別。
椎動脈型頸椎病鑑別
在各型頸椎病中,椎動脈型相當多見,其發病率僅次於根型。一側或雙側椎動脈第一、二、三段都可扭曲、被壓,並且受到頸交感神經的影響,發生痙攣,引起不同程度的椎動脈供血不足,它所需要鑑別的病症也很多:內耳疾患,眼源性眩暈,動脈硬化症,胸骨後甲狀腺腫,其他如貧血或長期臥床後引起的眩暈及神經官能症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