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副主任醫師 羅長江

  1、什麼是排斥反應?

  機體對內外的各種致病因子有著非常完善的防禦機制,其中對外來物如細菌、病毒、異物等"異己成分"的重要作用,就是攻擊、破壞、清除,正常情況下,這對機體的一種保護機制。然而肝移植後,供肝作為一種異物被機體識別,並將動員機體的免疫系統發起針對移植物的攻擊、破壞和清除,這就是排斥反應。

  這時的排斥反應對機體而言就成了破壞性的。一旦發生排斥反應,移植肝將會受到損傷,嚴重時會導致移植肝功能的喪失,危及生命安全。

  2、排斥反應有哪幾類

  根據排斥反應發生的時間和機制的不同可以將排斥反應分兩種:急性排斥反應和慢性排斥反應。

  急性排斥反應

  急性排斥反應多發生在術後

  一週到6個月內,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血壓增高、肝功能惡化、移植肝區不適等。近年來,隨著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急性排斥反應已經不是很典型了,可以以較輕的形式出現。若發現及時,處理得當,此類排斥反應多可逆轉。對急性排斥反應,大多使用甲基強的鬆龍或抗淋巴細胞抗體治療。

  慢性排斥

  慢性排斥發生過程緩慢,一般發生於術後6個月以後,呈漸進性加重,肝功能逐漸惡化,一般呈不可逆轉性改變,是移植後期移植肝喪失功能的主要原因,也是影響患者長期健康存活的主要原因。對慢性排斥反應目前尚無肯定的有效治療方法,多數移植醫生認為,急性排斥反應的降低,可以有效的延緩或降低慢性排斥的發生率。

  3、如何防止排斥?

  在人類的器官移植中,術後機體對外來器官的排斥作用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為使新器官在新的環境下生存,將排斥反應降低到最低,臨床上需要用免疫抑制劑來幫助新器官適應新的環境。免疫抑制劑的主要作用是使機體對外來物的排斥作用降低到較低的水平,以使二者和平共處,但由於機體免疫力的降低,細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就會增高。

  4、認識免疫抑制劑

  終生服用的基礎免疫抑制劑:

  普樂可復

  普樂可復是日本藤澤製藥公司於1982年從土壤真菌的肉湯培養基中提取的一種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極強的免疫抑制作用,其免疫抑制效果約為環孢素的10-100倍。普樂可復既能預防排斥反應,也可以治療排斥反應。近年的臨床應用表明,普樂可覆在器官移植中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免疫抑制劑。與CsA相比,在控制排斥反應、維持移植物功能、提高病人生存率方面有很大的優越性,且有低感染率及對激素無依賴性的特點。其毒副作用主要有腎毒性、神經毒性、腫瘤、感染、過敏反應、高血壓及高血糖等。

  常用的其他輔助性免疫抑制劑

  激素類

  器官移植最常用的有強的鬆、甲基強的鬆龍等,大劑量甲基強的鬆龍衝擊治療仍是首選的急性排斥反應治療措施。強的鬆與普樂可復聯合應用,在預防排斥反應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長期大量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常見副作用有:水、鹽、糖、蛋白質和脂肪等代謝紊亂,表現為向心性肥胖、痤瘡、多毛、高血壓和尿糖等,停藥後可以緩解;誘發或加重感染;傷口延期癒合、誘發消化道潰瘍致出血;骨質疏鬆和肌肉萎縮;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生長髮育;誘發白內障;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導致神經精神症狀如欣快、激動、失眠等;反跳現象和停藥症狀,長期用藥症狀基本控制後,如果突然停藥或減量太快原有症狀可迅速出現或加重。臨床上通過緩慢減量逐漸停藥以防止反跳。

  黴酚酸酯(驍悉)

  黴酚酸酯能通過控制細胞和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抑制抗體的形成,能明顯延長移植物的存活。其毒副作用主要有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瀉、胃炎等,有時也可能出現白細胞減少、感染、腫瘤等。發生排斥反應時使用的藥物

  抗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

  抗淋巴細胞抗體是指淋巴細胞膜表面抗原的對應抗體,抗淋巴細胞抗體在免疫抑制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主要用於移植後或者排斥反應的時候短時間應用。

  單克隆抗體

  OKT3作為一種免疫抑制劑,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同種異體肝移植等器官移植後的急性排斥反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