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門診來了一家三口,媽媽無力地趴在診療桌前,低聲訴說著女兒的病情,女兒不耐煩地站在媽媽身後。爸爸站在母女身後不斷對我說:“媽媽擔心女兒長不高,真的長不高了嗎?”
一個月前9歲女兒竟然來例假了,媽媽心慌意亂帶女兒到醫院檢查,經過B超、磁共振、骨齡測試、驗血全面檢查,診斷為“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醫生很遺憾地對媽媽說:“為什麼這麼晚才來?早就應該觀察到孩子有早發育的傾向,早期治療很簡單,再不及時治療,可能以後就長不高了,建議馬上打針通過藥物治療。”
愛女心切的媽媽無法接受這樣的一個診斷,帶著女兒訪遍上海各大醫院的內分泌專家,今天又來到了我們門診。聽到我們一致的診斷,媽媽面無表情地走出診室。看到這一幕我不忍心,追出去把這位媽媽單獨請到了我的辦公室。
原來“性早熟”像一個驚天的響雷,把這位媽媽嚇懵了。
媽媽想不通,女兒才9歲多,身高149釐米,體重33.6公斤,身高體重都還算正常,怎麼就性早熟了呢?9歲的女兒在班裡學習很好,長得高挑,鋼琴也已經過了八級,女兒還很自立,早在兩年前就開始自己打理生活、學習、活動,十分乖巧懂事,甚至有些成熟。有個這樣的女兒,媽媽感到很幸福,因為不用過多地為孩子操心,無論在家人、老師還是小夥伴面前,女兒都表現得很完美。優秀的女兒一直以來是媽媽的驕傲。
但醫生的診斷――“來晚了,長不高了”像一記重錘不斷敲打著媽媽的心,每天趴在網上不斷查詢關於“性早熟”的資料,深深的自責沒有照顧好女兒,每每想到沒照顧好女兒,就恨得不斷用指甲掐自己,彷彿這樣才能緩解對女兒歉意,每天夜不能寐只能睡一個小時左右。
這位媽媽就職在一家國有單位,擔任部門領導,平時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女性。但自從得知女兒患上“性早熟”,原來自信、女強人式的媽媽越來越自卑,自卑到不知道該給女兒做什麼吃,也不知道如何和女兒交流,女兒也開始討厭這樣的媽媽。老公理解她愛女心切,只有默默陪著她和女兒輪流到各大醫院看病。得到診斷後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媽媽一下子瘦了10餘斤。媽媽也向我講述了在這段時間裡,曾有過很多次不好的想法,甚至有自殘的念頭。
聽完這位媽媽的敘述,很慶幸自己把這位媽媽請到我的辦公室。這位媽媽是急性應激事件引發了抑鬱傾向,如果不採取積極的藥物治療會非常危險,如果不幸發生,那對這個家庭就是致命打擊。
經過將近一個小時的心理疏導,媽媽慢慢放鬆了心情,並給了孩子爸爸的電話。通過和孩子爸爸的溝通,幫她預約三甲醫院心理門診專家去看看。
前幾天這位媽媽給我電話報告了好訊息,說現在睡眠好了很多,老公也請假陪她散散心,心情也放鬆了,很感謝我對她的關注,因為當時他們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女兒身上,根本沒想到自己會出問題。
這件事對我自己的觸動也很大,作為一個兒科醫生,從醫二十幾年,似乎也習慣把注意力集中到患兒身上,很少關注父母。記得飛機起飛前安全教育總是說請自己先戴好氧氣罩,再幫助孩子戴好,我想道理是一樣的,先關注好父母,他們才能更好的照顧孩子,尤其是矮小、性早熟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的治療,這類人群中,不僅僅是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家長也一樣,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疏導及治療,同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最終治療的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