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骨傷科 住院醫師 楊廣君

  一、發病機制

  腰椎間盤退變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基本發病機制。腰椎間盤是人體中退變最早的器官之一,其退變大約開始於20歲,是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不可逆的自然過程。退變的椎間盤由於髓核蛋白多糖降解,聚合水減少,其抵抗壓力的能力降低;纖維環膠原成分改變使其抵抗張力的能力減弱。二者共同作用使椎間盤降低或喪失吸收負荷、分散應力的力學功能。在生化組成退變的基礎上,生物力學功能降低或喪失導致纖維環發生諸如出現裂隙、斷裂甚至破裂等一系列變化,最終導致髓核突出,壓迫刺激脊髓、神經根,產生腰腿痛症狀和體徵。

  由於這一病理變化導致椎間盤彈性和抗壓力的能力下降。輕度、反覆的擠壓損傷使纖維環出現不同程度的撕裂,形成薄弱處,最終髓核從薄弱處突出。男性較女性好發,發病年齡多為中老年人,可能與男性多從事體力勞動(特別是礦山井下工作)和椎間盤退行性變有關;好發於L 4/5 和L 5 /S 1 椎間盤,這可能與L 4/5 和L 5 /S 1 負重有關。

  二、病理分型

  退變型(degeneration): 多無臨床症狀和體徵。核磁掃描可見盤內含水量減少,CT可見變形或鈣化。退變型是早期改變,一般不會與突出型相混。

  膨出型(bulging): 膨出為生理退變,纖維環鬆弛但完整,髓核皺縮,表現為纖維環均勻超出椎體終板邊緣。一般無臨床症狀,有時可因椎間隙狹窄、椎節不穩、關節突繼發性改變,出現反覆腰痛,很少出現根性症狀。如同時合併發育性椎管狹窄,則表現為椎管狹窄症,應行椎管減壓。

  椎間盤膨出是指椎間盤退變高度降低,外周纖維環勻稱超出椎體終板邊緣的正常生理限度,在MRI矢狀面上椎間盤向後膨隆高起,CT及MRI橫斷面上顯示較椎體周邊超出1.6~2.3mm。

  理論上椎間盤膨出是生理退變過程,如無其他病理因素,膨出可不產生症狀。資料顯示,在人群中經CT檢查無症狀的椎間盤突出高達30%,有症狀的大約有2%,需要手術者大約佔有症狀者中的10%~20%。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大多數可以經非手術治療而恢復。

  突出型(protrusion): 髓核經纖維環裂隙向椎管內突出,後縱韌帶未破裂,影像學表現為椎間盤侷限性向椎管內突出,可無症狀,部分患者出現典型神經根性症狀、體徵。此型通過牽引、臥床等保守方法可緩解,但由於纖維環裂隙癒合能力較差,複發率較高。必要時需微創介入治療。

  脫出型(extrusion): 纖維環、後縱韌帶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內,多有明顯症狀體徵,脫出多難自愈,保守治療效果相對較差,大多需要微創介入或手術治療。

  遊離型(seqestration): 脫出髓核與相應椎間盤不連線,可遊離到椎管內病變的上或下節段、椎間孔等,其臨床表現為持續性神經根症狀或椎管狹窄症狀,少數可出現馬尾神經綜合徵,此型常需手術治療。

  三、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是LDH的基本治療方法,約80%的LDH可經保守治療緩解或治癒。保守治療旨在使腰椎間盤突出病灶和受刺激的神經根的炎性水腫加速消退,從而減輕或緩解其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

  保守治療主要適用於:

  1、年輕、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

  2、休息後症狀可自行緩解者;

  3、X線檢查無椎管狹窄者。

  椎間盤突出的保守治療

  具體方法包括絕對臥床休息、持續牽引、理療、推拿、按摩、口服消炎止痛藥物、病灶注射治療等,其中病灶注射治療的作用是減輕神經根炎症反應,對突出型有效率達76%,對膨出型有效率只有26%。一般正規保守治療6~8周無效應考慮採取其他方法。

  1、絕對臥床,最重要。

  2、可牽引,但牽引初期可加重臨床不適症狀,要正確認識它。

  3、區域性理療熱敷。

  4、非甾體止痛藥物,急性期可適當加用激素類藥物,效果較好,一般3天即 可,但現在很多人不提倡應用激素。

  5、以上方法效果如不佳可做硬膜外封閉或骶管治療。

  6、恢復期內避免體力勞動

  中醫保守治療

  1、糾正病人引起發病的病因(如:不良的坐姿),

  2、正骨推拿>鍼灸(可用神經根電針)>平時患者練功(腰背肌訓練)

  3、嚴重者可硬膜外麻醉+激素後大推拿

  4、利水中藥內服外敷

  各位患友們,大家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希望你們在努力工作的同時能更多的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健康康噠,如果一旦身體有什麼不適,記得早治療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