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肺科 副主任醫師 錢銳

  古往今來,健康長壽是人類嚮往的美好願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生保健更加成為人們永恆的主題和社會關注的熱點。老年朋友對養生尤為關注,中醫經典《內經・上古天真論》中就記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天我們就根據這段話,一起來學習一些關於養生的方法,看看養生都存在於生活中什麼地方,它到底距離我們是近還是遠。

  1、“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此句話的意思是說,效法陰陽,調和術數,什麼是陰陽?什麼是術數?這是中醫的名詞,大概的意思就是天地之間人與自然的規律,大家都知道,中醫認為“天人合一”,實際上就是要我們人類遵循自然規律,由於四時陰陽消長的變化,所以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物發生發展的規律,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季節的變化影響著人體臟腑功能和氣血的執行。只有順應四時,才能身體健康。如何才是順應四時呢?

  (1)、中醫養生學認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春季來臨,人體應該順應這種永珍更新的氣候的變化進行養生保健,冬裝退去,但又不可湊然減衣,春捂者,為顧護陽氣也。不要貪床戀睡,清晨應著裝柔軟保暖衣裝,走出去在陽光明媚、綠樹成蔭的公園或郊外,吸收自然界的清氣精華,增進機體的吐故納新。還可根據自己的體力和愛好來選擇運動專案。如太極拳,舞劍、散步、跳舞等,以活動筋骨,舒展陽氣,疏通氣血。

  (2)、中醫養生學認為“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夏季來臨,人體應該順應這種欣欣向榮、陽氣旺盛的氣候的特點養生保健,人體要靜,要調攝精神,調整情緒,莫因世事紛繁而動氣惱。不能貪床早睡,而且應該早些起床,積極投身大自然的懷抱。

  (3)、中醫養生學認為“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季來臨,自然界陽氣減弱,秋風瑟瑟,養生必須遵循“收”的原則。人們起居調攝應與氣候變化相適應,不可驟加厚衣,反之應遵循‘秋凍’原則,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

  (4)、中醫養生學認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 此時自然界陽氣閉藏而見天寒地凍,草木枯黃,葉落花謝,蟲獸藏匿。冬季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注意保暖,注意節慾,收藏陰精,保養陽氣,使精氣內聚,滋養五臟。老年人外出晨練不可過早,並且要特別注意頭、腳部的保暖。

  2、“食飲有節”

  “節”,為節制,條理之意,所以如何合理、科學地安排飲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生活中我們又如何才能做到“飲食有節”呢?

  (1)、進食必須有規律,定時進食不僅可以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執行,還可保持體內陰陽之氣的平衡。倘若過飢進食或隨時隨意吃零食易打亂胃腸消化的正常規律,使消化能力下降,食慾下降而損害健康。

  (2)、飲食不要過飽或過飢。正如《內經》所說“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內經》還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講的就是過飢和過飽的害處。中醫認為進食過量,則脾胃負擔過重,食滯於胃腸,日久脾胃功能就會受到損害,水谷精微(營養物質)不能化生,機體必會受到疾病的侵害。

  清代的《老老恆言》說:“凡食總以少為有益,脾易磨運,乃化精液,否則極易之物,多食反致受傷,故曰少食以安脾也”。老年人本身脾胃功能減退,因此更應注意食量,切忌貪食暴食,亦要防飢餓過久。

  (3)、飲食必須全面,忌諱偏食。正常情況下,人食五穀,其四氣五味各有所偏,飲食全面則陰陽調和,常吃貪食某種食物則會導致機體陰陽失調,疾病也就隨之而來。《內經》指出:“高梁之變,足生大丁”。意思就是說如果過食大魚大肉辛辣厚味,易助熱化火生痰,致使人發生瘡瘍。所以即便是山珍海味,進食也不可過多。

  老年人脾胃多有不足,進食過多寒涼、滋膩常可發生胃腸道病變,節假日子女回家團聚時尤應注意。反之,一部份老年人又因為血脂血壓高而忌諱含脂肪、膽固醇含量高的肉類食品,有的人幾乎是一點都不敢食用,這也不行,因為蛋白質、脂肪在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和促進新陳代謝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體內膽固醇及蛋白質低下的人還容易患癌症。記住,一日三餐的學問是飲食品種要多樣化,進食不能超過八分飽!

  3、“起居有常”

  生命離不開睡眠,睡眠是生命中的一種絕對需要。中醫養生名著之一《養生三要》裡說:“安寢乃人生最樂。古人有言:不覓仙方覓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氣爽,真不啻無際真人”。對於老年人來說,良好的睡眠可以延緩衰老,有利長壽。中醫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一個整體,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及病理變化都與自然界的變化密切相關,睡眠當然不能例外。

  內經提出“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認為夜間陽入於陰,此時人則眠,白天陽出於陰,此時人則寤。 “入夜則寐,入晝則寤”,所以睡眠也是人體自身陰陽消長規律的一種體現。

  對此我們應該遵循“起居有常”,具體就是:遵守有規律的睡眠時間,避免環境干擾包括要有安靜舒適空氣清新的睡眠環境,避免睡前進食物,睡前應熱水浴足。除此之外還應調心,調肝,調胃。

  (1)、調心

  “心主神明”,內經雲:“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生活中由於某些事件導致情志不悅,精神過勞,焦慮驚嚇、擔驚受怕等影響到心,神明受擾,大腦思緒紛紜,就會出現精神萎靡、反應遲鈍、夜寐不實、失眠健忘等等亞健康狀態。一位哲人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故養生需調心。調心者,使心情經常保持愉悅也。睡前不看情節易引起緊張興奮的電視等,也屬調心之列。

  (2)、調肝

  “肝主疏洩”,肝體陰而用陽,肝柔則血和,肝鬱則氣逆。氣機順暢則氣血通,經脈利,臟腑和調,全身舒適,心情愉快。然而人生在世,事事順心、處處遂願是不可能的。尤其在“空巢老人”比比皆是的今天,任何雞毛蒜皮的小事或是身體的某些不適都有可能成為老年人肝氣鬱結的因素,肝失疏洩,陽不入陰,魂不守舍,噩夢紛紜,極大地影響睡眠質量。故養生需調肝。也就是要做到隨遇而安、心態平和。

  (3)、調胃

  《內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如平素飲食規律,食量適中,氣血和平,動靜相融。自能安睡;反之暴飲暴食,胃中積滯,釀生痰熱,熱擾心神,或食少忍飢,胃中空虛,虛火擾心,心神不寧,皆可致臥寐不安。所以老年人晚餐的數量一定要控制得當,再次強調“八分飽”。

  4、“不妄作勞”

  不妄作勞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勞作活動要與自身相適應,二是要注意房勞。“動則不衰”是我們中華民族養生、健身的傳統觀點,與現代醫學“生命在於運動”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新陳代謝,改善心肺功能,增進腦和全身的血液迴圈;增加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保持大便通暢,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使各組織器官充滿活力,延遲衰老的程序。老年人通過適度的鍛鍊,可以起到保健祛病,延年益壽之功效。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皆有此功效,散步、游泳、登山等亦是老年人常用的鍛鍊方法。孫真人在《千金方》中記述:“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疲極強所不能堪耳”。

  過多過激烈的運動,不但起不到鍛鍊的作用,還會對身體產生傷害,老年人體質不同,稟賦各異,適合別人的鍛鍊方法未必適合於你,所以說勞作活動要與自身相適應!《內經》曰: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男子“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也就是說,老年人無論男女,到一定年齡後,皆有不足之症,養生的關鍵在於固攝腎精,所以需避免房勞,以使其精不竭,其真不散,從而達到養生之目的。

  總的來說,養生既是時尚也是人們的普遍追求。養生可以促進健康,可以減少醫藥費用的支出,可以美容,可以延緩衰老,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能好好做到以上幾點的老同志,是能達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之目標的,希望通過今天的講解,能夠使大家對中醫養生有一個基礎的認識,現錄刊於人民文謫之養生小諺與大家共勉:“笑口常開人不老,知足常樂老變少,少吃一口青春寶,食無節制壽減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