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譚洪波

  此康復計劃需根據患者情況個體化作適當修改

  1、術後將患肢外展15°-30°位,6小時過後即可進行踝關節的背屈和跖屈被動活動,10次/分,一次做10-20分鐘,一天分6次做,促進下肢血液迴流,減少深部靜脈血栓發生的機會,同時可教病人深呼吸練習。

  2、術後第1天病床搖升至30°,做踝關節主動屈伸練習,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臀大肌聯合的等長收縮運動,收縮維持10秒,放鬆5秒,10個/組,3-5組/次,3次/日,以保持肌肉張力和髖膝關節被動活動。開始屈髖屈膝,早期髖活動範圍25°,膝為40°(術後3-5天內屈曲2次/組,4組/日),根據手術複雜程度和患者耐受程度鼓勵患者.逐步增加活動次數。

  3、術後第2天病床搖升至60°,髖膝關節的屈伸練習由起初的被動向主動加輔助到完全主動過渡。患腿輔助直腿抬高練習,增加靜脈迴流,防止股四頭肌的萎縮。並將病床搖升至90°,進行坐位練習。坐位時間不易過長,否則容易使髖關節疲勞。患者還可以坐於床邊,雙手後撐,主動伸直髖關節,充分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前部10個/組,3-5組/次。

  4、術後根據患者自身狀況在第3、4天可開始進行坐位到立位的訓練。方法是:病人雙手拉住床上支架,使整個人移至健側床邊,重心在健側,健腿屈曲用力蹬床,健肘撐床,同時保持患腿外展位(後外側切口防止內旋內收,前外側切口防止過度外展外旋)坐起,然後通過雙柺支撐站起(非骨髓泥的不能負重骨髓泥的可以負重)。方法是:患者雙手扶著椅子靠背,輕微後伸患側下肢,拉伸髖關節前關節囊和攣縮的屈髖肌群而後後伸健側下肢,重心逐步向前側的患肢移動。每天堅持以上的鍛鍊,並循序漸進加大運動量。

  5、手術第5、6天后患肢進行基本不負重,患腿先開步,重心前移,人的重量分佈在柺杖和健腿,健腿跟上。如果假體為非骨水泥固定,骨組織長入假體需要一定的時間和一個穩定的介面環境,過早下地負重,使假體與骨之間因相對活動而產生纖維性假膜。因此術後負重情況一般為6周但須經醫生看片之後決定是否負重行走。

  6、全髖置換術後的患者術後3-6月不能做髖關節內收內旋和外展外旋及髖關節過度屈曲等動作(如患腿放在健腿上等),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做到“三不”:即不坐矮的凳子或軟的沙發;不蹺“二郎腿”;不側身彎腰或過度向前彎腰,以免發生關節脫位等併發症。

  7、全髖關節置術後回家應循序漸進的加大運動量進行肌肉力量的練習和關節活動度:

  (1)股四頭肌方法:坐位雙腿下垂,在踝關節處加一沙袋(重量為2.5-5公斤)進行伸屈膝練習,緩慢伸膝和屈膝練習,150次/組,6組/日,以後逐漸加運動量。

  (2)髖部肌肉力量的練習,不負重站立位進行大腿後伸的動作(也在踝關節處加一沙袋2.5-5公斤)150次/組,6組/日。

  (3)外展肌群練習方法為:外展30-35°,維持10秒,做30-50個/組,6組/日,以後逐漸增加運動量關節活動度方法:平躺在床上進行主動的屈伸膝關節。

  8、三個月之後的鍛鍊主要是以上所講的肌肉力量的練習和關節活動度的鍛鍊,術後6個月內避免髖關節屈曲超過90°,避免突然下蹲運動和較激烈的運動。一般術後6個月後可逐漸增加活動範圍和下蹲。以後應注意保護關節,避免跑、跳等衝擊運動(如打藍球、慢跑、跳舞等),最好的運動是散步、游泳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