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眼科 主任醫師 趙勇

  一、臨床體徵

  1、ROP的發生部位分為3個區:1區是以視盤為中心,視盤中心到黃斑中心凹距離的2倍為半徑畫圓;2區以視盤為中心,視盤中心到鼻側鋸齒緣為半徑畫圓;2區以外剩餘的部位為3區。早期病變越靠後,進展的危險性越大。

  2、病變嚴重程度分為5期:1期約發生在矯正胎齡34周,在眼底視網膜顳側周邊有血管區與無血管區之間出現分界線;2期平均發生在35周(32~40周),眼底分界線隆起呈脊樣改變;3期發生在平均36周(32~43周),眼底分界線的脊上發生視網膜血管擴張增殖,伴隨纖維組織增殖;閾值前病變發生在平均36周,閾值病變發生在平均37周;4期由於纖維血管增殖發生牽引性視網膜脫離,先起於周邊,逐漸向後極部發展;此期據黃斑有無脫離又分為A和B ,A無黃斑脫離;B黃斑脫離。5期視網膜發生全脫離(大約在出生後10周)。“Plus”病指後極部視網膜血管擴張、迂曲,存在“Plus”病時病變分期的期數旁寫“+”,如3期+。“閾值前ROP”,表示病變將迅速進展,需縮短複查間隔,密切觀察病情,包括:1區的任何病變,2區的2期+,3期,3期+。閾值病變包括:1區和2區的3期+相鄰病變連續達5個鐘點,或累積達8個鐘點,是必須治療的病變。

  3、病變晚期前房變淺或消失,可繼發青光眼、角膜變性。

  二、診斷要點

  病史:早產兒和低體重兒;

  臨床表現:病變早期在視網膜的有血管區和無血管區之間出現分界線是 ROP 臨床特有體徵。分界處增生性病變,視網膜血管走行異常,以及不同程度的牽拉性視網膜脫離,和晚期改變,應考慮ROP診斷。

  三、篩查標準

  1、對出生體重<2000g的早產兒和低體重兒,開始進行眼底病變篩查,隨診直至周邊視網膜血管化;

  2、對於患有嚴重疾病的早產兒篩查範圍可適當擴大;

  3、首次檢查應在生後4~6周或矯正胎齡32周開始。

  四、治療原則

  1、對3區的1期、2期病變定期隨診;

  2、對閾值前病變(1區的任何病變,2區的2期+,3期,3期+)密切觀察病情;

  3、對閾值病變(1區和2區的3期+病變連續達5個鐘點,或累積達8個鐘點)行間接眼底鏡下光凝或冷凝治療;

  4、對4期和5期病變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