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遇到一病例,40歲以上,既往有乳腺腺瘤病史。一年前右側乳頭間歇性血性溢液,內衣上可見血性痕跡。B超可見右乳內側象限腺瘤結節。病人因恐懼血性溢液入院。手術檯上切除乳腺內側腺瘤結節。同時乳管造影可見藍染擴張導管,未見腫塊。探查乳頭根部發現綠豆大小質韌結節,病理證實為乳頭部腺瘤。
乳腺乳頭管腺瘤又稱乳頭腺瘤、糜爛性腺瘤病、乳頭狀瘤、乳暈下導管乳頭狀瘤等,是發生自乳頭部導管上皮的一種良性腫瘤。少見,其發病率約佔乳腺良性腫瘤的1%。有惡變的報道。新疆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歐江華
病人常為中年婦女,以40一50歲為多。病程較長。可見乳頭膨大或朝向改變,少數可有乳頭糜爛、結痂、乳頭溢液。乳頭處可捫及質硬結節。部分病人乳頭表面無明顯改變。臨床常誤診為乳頭Paget病。
本病是乳頭的良性腫瘤,手術切除包括腫瘤在內的部分乳頭組織,可以治癒。必須與Paget病相鑑別,一般應先作病理診斷,明確診斷後再施行相應手術。
源於乳頭導管或輸乳竇的良性腫瘤,本瘤見於青春期以後的任何年齡,發病年齡高峰在停經前期(40~50 歲),患者大多數為女性,偶見男性( < 5 %),病變一般為單側,雙側者極罕見;腫瘤很少超過1~115cm,質地中等,邊界不清;共同特點是病程較長,多數達1年以上,臨床表現有乳頭溢液(可為血性)、糜爛、破潰和乳頭內觸及小結節等。本瘤術前診斷較困難,臨床上易與溼疹樣癌和導管內乳頭狀瘤混淆,而病理上需與乳頭汗腺樣腺瘤和乳腺癌等進行鑑別。
2 .肉眼檢查乳頭腫脹、增粗、糜爛、變硬,甚至潰瘍形成,於乳頭或乳頭面板之下可見一類圓形小結
節或增厚區, 界限清楚或不清楚,無包膜, 直徑0 . 5 ~2 . O c m ,切面質地堅實,灰白色或灰黃色; 偶見有小囊
或擴張導管。
3 .鏡下觀察腫瘤主要由排列緊密、紊亂的增生性小導管構成,其周圍纖維性間質數量不等。導管
內襯腺上皮和肌上皮兩型上皮細胞,腺上皮多呈立方形或柱狀,上皮細胞呈不同程度增生,呈乳頭狀、實性
巢狀增生,長人並且壓迫或阻塞集合管,導致集合管擴張並形成一個硬性的小結節,一般沒有小葉結構,不
形成篩狀結構 。
根據病變結構,R o s e n 將乳頭腺瘤分為三型:腺病型,硬化型乳頭狀瘤病型,乳頭狀瘤型。
4 .鑑別診斷
( 1 ) 乳頭管腺瘤的乳頭糜爛、結痂或潰瘍形成,臨床上類似乳頭P a g e t 病,但前者乳頭表皮內並無
P a g e t 細胞,乳腺深部也並無導管癌,透明細胞雖然與P a g e t 細胞相似,但其免疫組化染色C K 7 、C K 8 、
C K 1 8 過表達,而H e r - 2 、C E A 陰性。
( 2 ) 本瘤呈現硬化和假浸潤時, 應與浸潤性癌鑑別。 前者發生於乳頭、 乳暈部, 細胞雖豐富, 但成分復
雜,仍可見殘餘導管壁,免疫組化證實有肌上皮的存在。
5 .臨床病理聯絡多為單側性,常見症狀是血性或漿液性乳頭溢液,乳頭糜爛、結痂、增粗變硬,或捫
及乳頭下小結節。 本瘤為良性腫瘤, 但切除如不完整, 則可能出現復發。 本瘤與乳腺癌關係密切, 文獻報道乳頭腺瘤合併乳腺癌者佔1 6 . 5 % ~1 9 % ,男性者可達5 0 % ,可能是因為男性乳腺癌更常見於乳暈威
邊區。
因此,乳腺外科大夫要有一雙觀察的眼睛及邏輯思考的頭腦,遇到患者臨床症狀與臨床檢查不符合時,一定多問幾個為什麼?反覆與B超大夫的溝通,親自檢視B超,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對於有血性乳頭溢液病人,對於乳頭本身的B超檢查不應遺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