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主任醫師 劉斌

  眩暈症是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徵,隨著人口老齡化,本症發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國內外醫務界廣泛重視。Smith(1993)報道眩暈是門診常見症狀的第三位。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據統計,眩暈症佔內科門診病人的5%,佔耳鼻喉科門診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暈症,佔老年門診的81-91%;其中65歲以上老人眩暈發病率女性佔57%,男性佔39%。

  什麼是眩暈? 眩暈是目眩和頭暈的總稱,以眼花、視物不清和昏暗發黑為眩;以視物旋轉,或如天旋地轉不能站立為暈,因兩者常同時並見,故稱眩暈。

  眩暈的分類:真性眩暈、假性眩暈

  1、真性眩暈。是指由於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根據受損部位不同,可以分為眼性、本體感覺障礙性和前庭性眩暈。

  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眩暈多數症狀較重,如美尼爾綜合徵、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幹梗塞等,常反覆發作。

  眼性眩暈可以是生理現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車上長時間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現眩暈及鐵路性眼震;在高橋上俯視腳下急逝的流水,會感到自身反向移動和眩暈。這些都是視覺和視動刺激誘發的生理性眩暈,脫離環境症狀就會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痺可以出現複視和眩暈。

  本體感覺障礙引起的眩暈稱為姿勢感覺性眩暈,見於嵴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覺障礙和運動失調而引起的眩暈。

  2、假性眩暈。是指由於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藥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到“飄飄蕩蕩”沒有明確的轉動感。

  病史和臨床症狀體徵

  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

  2、眩暈發作情況

  (1)夜間還是晨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

  (2)首次發病還是反覆發病;

  (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

  (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

  (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

  3、眩暈伴發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

  (2)耳部症狀:耳聾,耳鳴,耳悶;

  (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複視,視物模煳;

  (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

  眩暈應該做哪些檢查?

  1、前庭功能檢查:  

  (1)診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檢查:包括直立傾倒試驗、原地踏步試驗、扭頸試驗等;  

  (2)眼球震顫  

  (3)眼震電圖

  (4)平衡姿勢圖

  2、聽功能檢查:

  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等以明確有無頭部佔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內科檢查:包括血壓、心電圖、生化檢查等。

  伴眩暈的各種常見全身性疾病

  1、腦血管性眩暈:突然發生劇烈旋轉性眩暈,可伴有噁心嘔吐,10-20天后逐漸減輕,多伴有耳鳴、耳聾,而神志清晰。

  2、腦腫瘤性眩暈:早期常出現輕度眩暈,可呈搖擺感、不穩感,而旋轉性眩暈少見,常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徵,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

  3、頸源性眩暈:表現為多種形式的眩暈,伴頭昏、晃動、站立不穩、沉浮感等多種感覺。眩暈反覆發作,其發生與頭部突然轉動有明顯關係,即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有時呈現坐起或躺臥時的變位性眩暈。一般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鐘不等,亦有持續時間較長者。晨起時可發生頸項或後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頸神經根壓迫症狀,即手臂發麻、無力,持物不自主墜落。半數以上可伴有耳鳴,62-84%患者有頭痛,多侷限在頂枕部,常呈發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暈:非運動錯覺性眩暈,主要表現為不穩感,用眼過度時加重,閉眼休息後減輕。眩暈持續時間較短,睜眼看外界運動的物體時加重,閉眼後緩解或消失。常伴有視力模煳、視力減退或複視。視力、眼底、眼肌功能檢查常有異常,神經系統無異常表現。

  5、心血管性眩暈:高血壓病引起的眩暈通過血壓測定可以明確診斷。頸動脈竇綜合徵可以導致發作性眩暈或暈厥。發病誘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頸動脈受壓的因素,如急劇轉頸、低頭、衣領過緊等。

  6、內分泌性眩暈:低血糖性眩暈常在飢餓或進食前發作,持續數十分鐘至1小時,進食後症狀緩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勞感,發作時檢查血糖可發現有低血糖存在。甲狀腺功能紊亂也可以導致眩暈,臨床以平衡障礙為主,對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檢查可以確診。

  7、血液病導致的眩暈: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檢查可以確診。

  8、神經官能性眩暈:病人症狀表現為多樣性,頭暈多系假性眩暈,常伴有頭痛、頭脹、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鳴、焦慮、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多種神經官能症表現,無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晃動感。對於45歲以上的婦女,還應注意與更年期綜合徵鑑別。

  眩暈的預防和治療

  患有眩暈的病人外出時應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發生。

  1、腦血管性眩暈:夏冬季節由於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發生各種腦血管意外,導致腦血管性眩暈的發生。應注意多飲水,不要突然改變體位,如夜晚上廁所時勐起,都容易引發腦血管性眩暈。一旦發生,應儘快到醫院就診,經確診後可以適當給以擴血管藥物、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藥物等。

  2、腦腫瘤性眩暈:此類眩暈發病多較緩慢,初期症狀較輕,不易發現。對於逐漸出現的輕度眩暈,若伴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或其他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徵,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應儘早到醫院診治,明確診斷,早期手術治療。

  3、頸源性眩暈:應注意平時工作學習的體位,在長時間伏案工作後應適當活動頸部。枕頭高度適宜,不能墊枕過高,以導致頸源性眩暈的發生。治療上多采用康復方法,如頸椎頜枕吊帶牽引、推拿手法治療、鍼灸等,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

  4、對於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內分泌
性眩暈、高血壓性眩暈、眼源性眩暈,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控制血壓,治療眼科疾病,在原發病恢復的基礎上,眩暈可以自然緩解。

  5、神經官能性眩暈:對於因精神因素導致的眩暈,首先應解除病人的焦慮不安情緒,可適當給以抗焦慮或抗抑鬱藥物,但要避免長時期使用鎮靜藥物,以免增加藥物的耐受性和依賴性。

  結語

  眩暈症臨床表現複雜多樣,涉及到多種學科,幾十種疾病。患者應積極預防,控制原發病;一旦出現症狀應儘快到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