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門診就診的患者對於“頸椎病”和“頸椎增生”含義不是很清楚,以為X光片顯示的頸椎增生就是得了“頸椎病”。影像學檢查報告中在描述了存在“骨質增生”等表現後,常有“頸椎退行性變”的結論,這個“退變”是對人體老化現象的一種描述,並不是就是一定得了頸椎病。
“頸椎病”定義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性病理改變刺激或壓迫周圍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等)所引起的相關臨床症狀和體徵。增生是人體自然退變過程的一種表現,長期伏案、對著電腦的工作人往往在20-30歲就已經開始了頸椎的退變。
骨質增生、退變不等於是頸椎病。只有造成對脊髓、神經、血管等鄰近解剖結構的壓迫併產生相應的症狀,才叫頸椎病。頸椎的活動因為C5/6水平接近頸椎的生理曲度前端的活動中心,最易發生退變,其次是C4/5和C6/7。
頸椎骨質增生的部位對於頸椎病的臨床表現非常重要。頸椎椎體前部是頸椎骨質增生最常見的部位,但是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如果增生的骨質存在於椎管內,則很容易導致脊髓神經的受壓。壓迫是一個持續存在、進行性加重的問題。神經是人體非常脆弱的組織,持續的壓迫最終會導致神經本身的損害,導致神經結構的缺血萎縮變性。脊髓受壓時間過長或程度過重,可能出現脊髓的變性或囊性變,在脊髓內部形成一包液體,損害甚至喪失原有的感覺運動傳導功能。影像學上叫“高訊號”改變。出現脊髓內高訊號的患者,就需要儘早儘快手術治療,否則很容易導致神經發生不可逆的損害。
如果通過症狀、體徵和影像學表現(X片、MRI等)證實存在明確的脊髓、神經根嚴重壓迫等手術指證,就需要採取手術治療。手術的首要目的是解除神經壓迫,直接或者間接擴大椎管容積,預防脊髓損害進一步惡化並改善神經功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