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治醫師 段娟
  臨床遇到不少家長普遍認為,凡藥必能治病或有益於健康,卻往往忽視了藥物的毒副作用,特別是認為“中藥、中成藥無毒”而願意經常給孩子服用,對於各種維生素、鈣片、免疫調節藥等所謂的“補品”就更隨意了。同時,家長也會非常樂意輕信個別醫生,鼓吹一年、三年、五年全面吃中藥調理的好處並推銷貴藥 。   然而,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物是把雙刃劍,尤其是兒童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其用藥的風險和安全隱患最多,肝腎功損害、血尿、鈣中毒等反應臨床雖鮮見但應高度警惕。另外,對兒童的生長髮育,以及成年後的遠期不良影響更很難引起家長的關注。   現代醫學認為,兒童的血腦屏障發育不健全,易受藥物損害。同時,兒童的肝臟解毒功能不足,肝酶系統發育不成熟,藥物在體內不能充分代謝而引起毒副作用。而且兒童的腎臟發育也不完善,藥物排洩慢、半衰期長,易發生中毒。   其實,我們中醫學早就指出,小兒的生理特點是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病理特點是發病容易,傳變迅速,髒氣清靈,易趨康復。也就是說,孩子的臟腑功能都是不完善的,但其自我修復能力是很強大的;兒童多發病的病種是相對簡單的,疾病的恢復也是相對容易的。   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兒童治病用藥的原則~中病則止,調理用藥的原則~不宜久服。尤其是大量寒涼之品,嚴重傷害孩子的稚嫩陽氣。依靠藥物的一生,切勿從娃娃開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