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液科 主任醫師 陳文明

  癌症已經成為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它不僅是一種身體組織的疾患.更是一種心理因素佔據很大影響的疾病。

  研究發現,心理因素對癌症的發生、發展及轉移起著“活化劑”作用。當一個人長期處於孤寂、悲慼和絕望等負性情緒狀態下.就會導致神經內分泌紊亂,使免疫監視功能減弱,可致癌細胞突發性增殖。反之,如果癌症患者能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往往能使治療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有必要重新認識癌症的本性.從“心”治癌,藉助融合了心理學認識、方法與手段的“心身醫學”的方法.來阻遏癌症的肆虐.保障自己的健康。一般來說,得癌症後,心理上有一段低潮的時期.主要有下列心理障礙:

  1、悲觀主義 自從發現得了早期乳腺癌,某女性患者常常鬱鬱寡歡。她認為自己無法像患病之前那樣正常社交、生活.就連平時最喜歡的跳舞愛好,她現在也提不起任何興趣,而且很少像過去那樣去公園晨煉、做操、跳舞。此類患者常常處於一種孤獨寂寞的狀態,不良情緒無從宣洩.也無法獲得他人的關心和勸導.由此,將會導致病情加重的嚴重後果。所以.癌症患者得病後,一定不要與世隔絕.既要認識到目前相當多的腫瘤疾病是可以治癒的.同時要積極地參加社會交往.感染積極的心態,特別是要注意建立新的社交圈子.增強與癌症病友之間的聯絡.用集體的力量來建立自己的精神支柱。此為交際療法。

  2、投降主義 年僅50歲的某男性患者,自從被查出患有早期肺癌以後.就自暴自棄.認為癌症治不好,早晚都是死亡.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認為及時行樂才重要.家人見狀心裡非常焦急。像這樣的患者思想上不再有生存信念,各種治療方法無法藉助自身的力量而發揮作用,導致患者常常不該死亡的死了.本該有較長時間生存的卻早早離開了人世。針對這種情況,可推薦一種已在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推廣的精神心理療法——生活意義療法。首先,生活要有目標。不光身體健康的人要有目標,腫瘤患者也要有目標.活一天就要愉快地生活一天,但不是一味地“及時行樂”,應該把精力集中到工作、家庭或個人興趣上。其次,要有正確的生死觀。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既然無法避免,就寬心看待,心情就會放鬆。最後,要使生活豐富多彩.積極參加一些有益心身的活動,如聽音樂、看電視、登山和交朋友等.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強抵禦和殺死癌細胞的能力.另一方面自己享受了美好的生活.體會到自身對社會的價值。此為生活意義療法。

  3、個人主義 某大學剛畢業不久的年輕患者.被查出早期肝癌,家人怕他太年輕接受不了這個打擊.就和醫生商量對他隱瞞病情.說是普通肝炎。如今家屬面臨一個難題,不敢讓他去腫瘤專科治療.怕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不告訴患者真實病情曾被認為是對患者的保護.但這樣做的後果是患者不積極配合治療,很難取得最佳效果。針對此類患者.可以採用信心療法.即每個人的機體內部都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潛能.這種潛能一旦被激發出來後.它將使人得到意外的收穫,甚至會出現奇蹟,而信心就可激發這種潛能。美國醫學家曾給患者開出了一張癌症康復三大信念的奇效良方:相信癌症是一種疾病.不一定會致命:相信抗癌的治療是支援體內防禦的盟友:抗癌的根本要立足於信心。

  上述幾類病患只是複雜病例中的幾種常見心理干預過程。而在當代一些醫學著作中更有提出,針對患者不同的性格、生活環境、文化水平,進行心理干預的程度、難度、深度也各有不同.但無疑從心理問題著手是一條重要的經驗。

  在癌症的治療與康復過程中,有一個現象特別值得指出.即有兩類人在罹患惡性腫瘤之後,以其心態的平和和強大的毅力.導致其在與癌症的抗爭中往往康復得很好。

  一類是來自農村.文化水平低,迷信或有盲從傾向的人,常見於農村老人,或者稀裡糊塗、粗線條的人。他們查出了癌症後,有的手術,有的甚至手術都不做.放化療都不用,活得很好.甚至純用中醫藥治療而原發病灶也有消失的。我們解釋為:腫瘤本身就是一類心身相關性疾病,在患者不知情,也無相應恐懼、威脅的情境下.得到了特別的關愛和大城市醫師的特別關護、治療下,幾方面的正面因素,促使患者積極振作起來。本為慢性病的癌症.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趨於穩定.甚至自愈。

  另一類就是十分理性、執著的人.他們一旦徹底想通了。,弄明白了,也就義無反顧地與癌症抗爭,常常預後大大好於一般人。早有研究表明:癌症自愈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存在偏執傾向,或者也可以說理性而執著的人.他們往往在研究道路上跋涉多年,對人生價值的體現有清晰的認識與高標準的追求,有一種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決心。一旦確定了治療方式後.就將病情全部交付給醫護人員,自己則專心原有工作,為體現人生的價值而全力以赴。隨著療程的進行,加上自己的深入瞭解,‘他對自己的病和健康充滿了信心,精氣神愈發充足.神采奕奕.毫無病態,對當下及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所以,理性、執著、堅信自己的人,往往就是能夠戰勝癌魔的人。而那些終日惶恐不安,時時惦記著是否轉移復發:對病情風聲鶴唳,茶飯不香,寢食不安的患者,其複發率和轉移傾向均大大高於情緒相對穩定的其他癌症患者。

  從“心”治癌,在運用各種手段、措施.消解患者軀體上痛苦的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與干預,減輕其痛苦.並進行綜合調攝,那麼,相信有心理障礙的患者也會信服醫護人員,依從治療,達到較佳的臨床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