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口腔黏膜科 主任醫師 孫正

  舌齒齦疼痛性粟粒至水皰為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狀,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1-2天內口腔、咽、軟顎、頰黏膜、舌、齒齦出現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周圍繞以紅暈,破潰成小潰瘍,由於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時手足亦出現皮疹,在手足的背側面和手指(趾)背側緣、甲周圍、掌跖部,出現數目不定的水皰,除手足口外,亦可見於臀部及肛門附近,偶可見於軀幹及四肢,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個別兒童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一般經過良好,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後良好。

  手足口病發生時,病兒常以發熱起病,其熱度不等,也有不發熱者,但以低熱者居多約點半數。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厭食等症狀。臨床以口腔、手足皰疹為主要特徵。口腔皰疹見於舌、頰粘膜、硬顎、口脣、咽及扁桃體,約3mm大小,並迅速破潰形成潰瘍。皮疹多見於手足遠端、手指指間,足跟邊緣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見,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佈的丘疹樣皮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疹數目少的僅幾個,多的幾十個。一般病程較輕而短,多於1周左右痊癒,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如有繼發感染常使面板損害加重。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見到,以夏秋季較多。發病初期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唿吸道感染一樣,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症狀。以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的水泡,皰的周圍有紅暈,水皰的液體清亮,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然後水皰的中心凹陷、變黃、乾燥、脫掉(脫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較堅硬的淡紅色丘疹或者皰疹。同時,在口腔裡,如嘴脣、舌、口腔粘膜、齒齦上也有散在的水皰,但口腔裡的水皰很快破潰而形成灰白色的小點或灰白色的一層膜,其周圍有紅暈,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源為皰疹液、咽喉分泌物、糞便汙染的手、玩具、食具等。它的潛伏期是3-8日。

  根據流行病學特點,口腔、手、足出現皰疹,咽拭子、血液及皰液中分離培養出COX A19病毒可確診。

  手足口病應與口蹄疫相鑑別

  一、病原體不同。

  口蹄疫的病原體為口蹄疫病毒,屬於人畜共患病原體。手足口病是由數種腸道病毒感染所致。

  二、傳染源不同。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類(兩半蹄子)動物牛、羊、豬、鹿、駱駝等發生口蹄疫,成為人患口蹄疫的傳染源。只有先出現獸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和腸道攜帶病毒的人,屬於人類疾病。

  三、傳播途徑不同。

  口蹄疫是通過接觸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潰瘍爛斑,經面板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傳染而又未加熱(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極為散在發生的。手足口病是由於接觸病人,通過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汙染經口感染的,也可通過唿吸道傳播。因此,可出現不同規模的流行。

  四、發病人群不同。

  人患口蹄疫決定於與病畜的接觸,發病人群的年齡廣泛,但由於易感性很低,發病機會很少。兒童和老年人一旦患病症狀較重。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兒傳染病,3歲以下患兒佔絕大多數不清,很少超過5歲以上者。1983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歲以下兒童發病率為32.85‰,3-6歲為14.23‰,7-14歲為1.27‰,15歲以上0.05‰。常在托幼機構出現流行。

  五、症狀體片不同。

  口蹄疫、手足口病雖患病部位在口腔、手指間、足趾端有相似之處,但症狀體徵各有不同。

  口蹄疫起病後主要表現為全身中毒症狀和區域性皰疹損害兩大特徵。出現發熱、頭痛、全身不適,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邊、手指間、足趾端發生水皰,再1-2天水泡破潰,形成爛斑,繼發感染成膿皰,然後結痂、脫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1-2周,大多預後良好,嚴重病例可併發心肌炎。手足口病大多無發熱或低熱,但有唿吸道感染症狀。先在口腔粘臘出現皰疹,分佈和頰粘膜、齒齦、舌邊,並破潰成潰瘍。隨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現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皰疹,如綠豆、赤小豆大,單個性不融合,內含透明液體,終不破潰,3-5天自行吸收收縮。全身症狀輕,病程約一週,預後良好。

  六、診斷依據不同。

  口蹄疫需先有當地牲畜口蹄疫發生或流行,並有與病畜接觸機會,或飲用病畜汙染而未加熱的奶等感染關係。潛伏期2-18一友3-8天常見;發病具有全身中毒症狀及區域性皰疹、潰瘍損害兩大特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