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關節科 主任醫師 張克

  石骨症又稱大理石骨、原發性脆性骨硬化、硬化性增生性骨病和粉筆樣骨。是一種少見的骨發育障礙性疾病。最早由Albers-Schonberg(1904年)發現,又叫Albers-schonberg病。本病之特徵為鈣化的軟骨持久存在,引起廣泛的骨質硬化,重者事關大局髓腔封閉,造成嚴重貧血。本病常為家族性,絕大多數病例為隱性遺傳。石骨症最先由德國放射學家Albers-Schonberg於1904年報道1例,當時他命名為“大理石骨病”。1926年Karshnor將之定名為石骨症,它是一種少見的全身性骨結構發育異常的先天性疾病,顱骨為好發部位之一具有骨密度增加、骨質畸形並累及顱底等特徵。

  石骨症的X線表現為以下幾點:

  1、基本X線表現:廣泛均勻,骨密度增高硬化,骨小樑變粗、模糊,皮質增厚,髓腔狹窄,甚至消失。本院曾有3例石骨症病人,因發生骨折,欲行帶鎖髓內針固定,因髓腔消失,骨質硬化,改用鋼板或動力髁鋼板固定,骨密度增高有明顯的均勻對稱性,以四肢、肋骨和骨盆較明顯。

  2、骨中骨:主要見於掌指、跖趾關節及肋骨等,骨中骨表現為邊界比較明顯的緻密骨島。

  3、夾心椎又名夾心蛋糕徵:其形成是由於椎體上下軟骨板富含血管,在鈣吸收不足的情況,該部類骨質沉積過多。類骨質對破骨細胞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而椎體中部缺乏這種類骨質,故而被破骨細胞侵蝕,形成椎上下高密度而中間低密度,形如三明治樣。

  4、髂骨翼年輪樣改變。射線可透過帶是較正常骨區域,而緻密帶存在大量不起作用的破骨細胞。

  5、顱骨穹窿顱底均增厚硬化。以顱底骨質增生最明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