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迴圈缺血是指後迴圈的頸動脈系統短暫性缺血發作(TIA)和腦梗死。其同義詞包括椎基底動脈系統缺血、後迴圈的TIA與腦梗死、椎基底動脈疾病、椎基底動脈血栓栓塞性疾病。鑑於MRI彌散加權成像發現約半數的後迴圈TIA有明確的梗死改變且TIA與腦梗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因此用後迴圈缺血涵蓋後迴圈的TIA與腦梗死,有利於臨床操作。
1、後迴圈缺血的常見症狀
頭暈/眩暈、肢體/頭面部麻木、肢體無力、頭痛、嘔吐、複視、短暫意識喪失、視覺障礙、行走不穩或跌倒。後迴圈缺血的常見體徵:眼球運動障礙、肢體癱瘓、感覺異常、步態/肢體共濟失調、構音/吞嚥障礙、視野缺損、聲嘶、Horner綜合徵等。出現一側腦神經損害和另一側運動感覺損害的交叉表現是後迴圈缺血的特徵表現。
2、後迴圈缺血的常見綜合徵
後迴圈TIA、小腦梗死、延腦外側綜合徵、基底動脈尖綜合徵、weber綜合徵、閉鎖綜合徵、大腦後動脈梗死、腔隙性梗死(運動性輕偏癱、共濟失調輕偏癱、構音障礙-拙手綜合徵、純感覺性卒中等)。
詳細的病史、體格檢查和神經系統檢查是診斷的基礎。要仔細瞭解病史,特別是症狀的發生、形式、持續時間、伴隨症狀、演變過程及可能的誘發因素;要注意瞭解各種血管性危險因素;要注重對腦神經(視覺、眼球運動、面部感覺、聽覺、前庭功能)和共濟運動的檢查。對以頭暈/眩暈為主訴者,一定要進行Dix-Hallpike檢查以排除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對所有疑為後迴圈缺血的患者應進行神經影像學檢查,主要是MRI檢查。DWI對急性病變最有診斷價值。頭顱CT檢查易受骨偽影影響,診斷價值不大,只適用於排除出血和不能進MRI檢查的患者。應積極開展各種血管檢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MRI血管造影和血管多普勒超聲檢查等有助於發現和明確顱內外大血管病變。
各種檢查各有特點,不同檢查間的相關研究還缺乏。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檢查可發現椎動脈的狹窄或閉塞,但不能成為診斷後迴圈缺血的惟一依據。多種心臟檢查有助於明確來自心臟或主動脈弓的栓塞。頸椎的影像學檢查不是首選或重要檢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