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腎臟病科 主任醫師 季大璽

  教授指出:回顧我國近五十年血液淨化歷史,血液淨化理論與實踐取得到長足發展,諸如透析開始的時間、血管通路的選擇、透析充分性Kt/V、透析時間及頻率變化認識都有更深入的瞭解。在ASCVD防治中強調
LV,貧血和骨病處理、感染的對待和飲食管理等都有了全新認識。但提高血液淨化治療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仍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針對我國目前血液淨化的現狀,總結如下:

  1、我國ESRD接受RRT的現狀

  目前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超過1億,尿毒症患者100~200萬。但接受血液淨化治療的患者不足40萬,仍有80%以上尿毒症患者因經濟原因不能接受血液淨化治療而無奈死亡。減少尿毒症發生,提高尿毒症救治率,仍然是我國腎臟病防治的核心任務。

  2、我國血液透析治療率及覆蓋率低

  ESRD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療率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透析所佔用的醫療費用已成政府部門和醫保體系的巨大挑戰。目前我國大陸地區血液透析患者同樣因經濟原因未能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或治療延遲而發生合併症,現有的血液透析中心及血液透析裝置數量無法滿足需要。但自從2010
血液淨化SOP開始執行,同年醫保覆蓋範圍增加。2012年
ESRD被列入8種大病醫療保險範圍。2014年末,血液透析患者達到32萬,腹膜透析患者達到6萬,數量明顯增多。

  3、我國血透患者存活率相對較低

  目前我國血透患者存活率較發達國家相比仍較低,透析患者呈老齡化趨勢日漸明顯。其中,心、腦血管事件是我國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其次,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疾病、感染同樣佔相當比例。

  4、DOPPS研究開始進入我國透析中心

  自2010年初DOPPS在我國的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開展試點研究,通過隨機選取不同地域不同型別的透析中心(具備一定規模的透析中心,患者數>20,每個透析中心隨機選取20-40個患者),研究實踐模式對患者預後的影響取得了顯著進步(圖1,2)。


  圖1

  


  圖2

  5、我國透析患者面臨的主要長期併發症

  大樣本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透析患者面臨的主要長期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CKD-MBD、貧血、營養不良、腹膜有關問題:超濾衰竭,透析不充分,和包裹硬化性腹膜炎(EPS)等。

  6、不再提倡提早透析

  2010年新英格蘭雜誌發表的一篇隨機對照研究發現,按照患者進入透析時的GFR,將828例成年透析患者分為早期透析組(GFR:10-14ml/min)和晚期透析組(GFR:5-7ml/min),比較分析透析開始時間和預後的關係,發現早開始透析並未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預後。2011年AJKD發表的文章同樣贊同上述觀點。在我國患者群體的研究中發現,早期開始透析治療患者治療費用高於晚開始透析患者,但生活質量並無明顯改善。

  7、不再提倡高超濾率

  自Jennifer 等人利用HEMO研究發現超濾率超過13 ml/h/kg
時,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明顯升高。近年來,我國透析中心回顧性資料分析同樣支援該觀點,高超濾率已不再提倡。

  8、多種血液淨化治療模式的臨床應用

  目前血液淨化已經在多學科中應用發展,血液淨化臨床資料化管理、線上透析資料管理軟體的應用、促進血液淨化治療和管理的規範化在我國不斷推廣。

  最後:目前我國MHD患者死亡率仍居高,生活品質仍差。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品質,降低血液淨化治療對公共衛生資源重荷是一項艱鉅任務。必須重視血液淨化規範化管理和ESRD患者所面臨各種長期透析併發症,加強各種新技術以及多種血液淨化治療模式的開展和臨床應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