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腎臟內科 主任醫師 郭彥聰

  血液淨化是現代醫學常用的替代治療手段,主要有以下種類:血液透析、血液濾過、連續性動靜脈血液濾過、血液灌流、免疫吸附、血漿置換、腹膜透析。
  一、血液透析
  是將血液引入透析器中,利用半滲透膜兩側溶質濃度差,經滲透,擴散與超濾作用,達到清除代謝產物及毒性物質,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的目的。
  適應於:
  1、急性腎功能衰竭;
  2、慢性腎功能衰竭;
  3、急性中毒。血液透析無絕對禁忌證,但應儘量避免在下列情況下施行透析,以免發生意外:休克或低血壓,難於控制的出血,顯著的心臟擴大伴心肌嚴重受損,嚴重心律失常。未控制的嚴重糖尿病、腦溢血及高齡患者。
  二、血液濾過
  是依照腎小球濾過功能設計的一種模擬裝置。其特點主要有:
  1、對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物質的清除略遜於血液透析,但對中分子物質的清除,糾正水、電解質及酸中毒,治療肺水腫、心包炎、腦水腫卻優於血透。
  2、可明顯改善貧血及甘油三脂血癥,使高血壓易控制。
  3、血液透析與濾過聯用謂之血液透析濾過,可提高血液淨化的效率及縮短透析時間。
  4、缺點是大量置換液的輸入,易汙染而致發熱反應及敗血症。
  三、連續性動靜脈血液濾過
  是利用動靜脈壓正常壓力梯度差,連續性地使血液通過小型濾過器,以達到血液濾過的作用。其特點為:低濾過率,不需用血液濾過機和補充大量置換液。特別適用於急性腎功能衰竭現場救護。

  四、血液灌流
  是將患者動脈血引入儲有吸附材料的血液灌流裝置,通過接觸血液使其中的毒物、代謝產物被吸附而淨化,然後再回輸體內。血液灌流能有效去除血液內肌酐、尿酸、中分子物質、酚類、胍類、吲哚、有機酸及多種藥物,但不能去除水分及電解質,因此治療尿毒症時,一般應與血透或血濾聯用。
  五、免疫吸附
  是近二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技術,它將高度特異性的抗原、抗體或某些具有特定物理化學親和力的物質(配體)與吸附材料(載體)結合,製成吸附劑(柱),利用其特異性吸附效能,選擇性或相對特異性地清除患者血液中內源性致病因子,從而達到淨化血液、緩解病情的目的。
  主要應用於下列疾病:
  1、重症系統性紅斑狼瘡。
  2、原發和複發性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
  3、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相關性血管炎。
  4、神經系統疾病:重症肌無力患者血清中有抗乙醯膽鹼受體抗體,干擾神經-肌肉傳遞,導致肌無力,免疫吸附能清除該抗體,迅速改善肌無力症狀。
  5、擴張性心肌病:擴心病患者中已檢測到多種不同的自身抗體:心肌肌球蛋白抗體、毒蕈鹼能M2受體抗體、線粒體烏頭酸水和酶抗體等。
  6、可用於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如抗腎小球基底膜疾病,脂蛋白腎病,Wegener肉芽腫,Ⅱ型冷球蛋白血癥,類風溼關節炎,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綜合徵/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HUS/TTP),抗凝血因子抗體介導的凝血異常等。

  六、血漿置換
  是將患者血液引入血漿交換裝置,將分離出的血漿棄去,並補回一定量的血漿,藉以清除患者血漿中抗體,啟用免疫反應的介質和免疫複合物。
  主要適用於:
  ①免疫複合物性腎小球腎炎和抗腎小球基膜腎小球炎,如肺出血-腎炎綜合徵等。風溼性疾病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動脈周圍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
  ③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④重症肌無力、格林一巴利綜合症。
  ⑤肝昏迷。
  ⑥毒蕈中毒。
  ⑦重症牛皮癬。
  ⑧腎移植後急性排異反應。
  ⑨高脂血症。
  七、腹膜透析
  是利用腹膜作為半滲透膜,根據多南膜平衡原理,將配製好的透析液經導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通過腹膜兩側存在溶質的濃度梯度差,來達到清除體內代謝產物、毒性物質及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的目的。主要適應徵同血液透析。
  無絕對禁忌症,但在下述情況不宜腹透:
  ①廣泛腹膜粘連、腹腔內臟外傷、近期腹部大手術、結腸造瘻或糞瘻、腹壁廣泛感染或蜂窩組織炎、腹腔內有瀰漫性惡性腫瘤或病變不明者。
  ②膈疝、嚴重肺部病變伴呼吸困難者。
  ③妊娠。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