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行疹(面板遊走性幼蟲疹)是鉤蟲引起的面板感染,幼蟲常生活在溫暖潮溼的泥土內。幼蟲侵入面板後數小時即出現症狀。幼蟲在皮內移行,開始區域性自覺微癢,亦有呈現較硬小腫塊者,隨著蚴蟲在皮下移動,面板出現淡紅色蜿蜒曲折的線狀損害,微隆起於皮面,亦有呈條索狀者。用噻苯達唑溶液塗於患處治療有效。匐行疹多由巴西鉤口線蟲(貓鉤蟲)、犬鉤蟲和寄生於貓、豬的頜口蟲、馬蠅、馬胃蠅等的蚴蟲侵入人體面板所引起。寄生在狗、貓體內的鉤蟲的幼蟲是匐行疹的主要病原體。寄生在其它動物體內的鉤蚴、絛蟲蚴、絲狀蚴及寄生在人體十二指腸內的鉤蟲和美洲鉤蟲也能引起匐行疹。
當人體接觸含有此種蚴蟲的貓、犬的糞便排洩物所汙染的泥土,或食未經煮熟的含有此種蚴蟲的肉食,即可引起匐行疹,此類蚴蟲多寄生於面板表皮下或皮下組織,故皮損多見,偶有侵犯肺部及其內臟者。頜口蟲的蚴蟲尚可寄生於一些淡水魚和青蛙、鱔魚等體內,如食用此等未煮熟的魚類亦可致病。四川地區發現的肺吸蟲,其幼蟲也同時發生胸膜和面板的遊走性幼蟲病。這些有感染性幼蟲在土壤中發育,當人尤其是兒童接觸被汙染的土壤和水源時,即可被感染,幼蟲可鑽入面板而發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